[实用新型]一种提高尺寸稳定性及凹模使用寿命的刹车钢背精冲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30338.7 | 申请日: | 2014-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10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詹立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锐新金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8/02 | 分类号: | B21D28/02;B21D28/14 |
代理公司: | 厦门龙格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7 | 代理人: | 娄烨明 |
地址: | 3501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尺寸 稳定性 使用寿命 刹车 钢背精冲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提高尺寸稳定性及凹模使用寿命的刹车钢背精冲模具。
背景技术
刹车钢背对外形尺寸要求很高且对外围光亮带也是有要求(光亮带即是冲压切削断面必须平坦)。故刹车钢背都将钢板进行冲压生产,生产出刹车钢背坯料,然后再进行精密精冲加工。在精密精冲加工过程是通过凹凸模切削挤压。而刹车钢背尺寸决定因素主要是靠凹模型腔。因精冲特殊工艺:凹凸模几乎趋于零间隙且凹模刀口处还倒上R角(此方法是确保外围光亮带)故在精冲过程凹模有很大向外的力,凹模型腔也随外力向外胀。现有做法只能通过加大和加大凹模外围尺寸来克服精冲过程向外张力。此方法不但模具开发成本很会很高,且凹模使用寿命也会很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精度准确、实用的提高尺寸稳定性及凹模使用寿命的刹车钢背精冲模具。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
一种提高尺寸稳定性及凹模使用寿命的刹车钢背精冲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模包括上模板1、上垫板2、夹板16、导柱3、精冲凸模15、脱料板5、等高螺丝17;所述上垫板2设于上模板1上;所述夹板16设于上垫板2上;所述脱料板5通过重载弹簧4与上垫板2相连接;所述导柱3穿过脱料板5连接于夹板16上;所述精冲凸模15穿过脱料板5连接于夹板16上;所述等高螺丝17一端与脱料板5相连接,另一端穿过上模板1、上垫板2连接于夹板16上;
所述下模包括精冲凹模外箍圈6、内圈凹模13、下垫板7、下模板9、精冲内脱14、气顶垫板12、顶杆11;所述下垫板7通过垫角8连接于下模板9上;所述内圈凹模13连接于精冲凹模外箍圈6上,所述精冲凹模外箍圈6连接于下垫板7上;所述精冲凹模外箍圈6上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与导柱3相连接;所述精冲内脱14穿过下垫板7和精冲凹模外箍圈6连接于气顶垫板12上,且位于精冲凸模15的正下方;所述气顶垫板12位于下垫板7和下模板9之间;所述顶杆11穿过下模板9连接于气顶垫板12上;所述气顶垫板12与下模板9之间设有弹簧10。
所述精冲凹模外箍圈6为空心圆环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模具钢料热胀冷缩,在圆形内凹模外围套箍,克服精切凹模向外胀,避免精冲尺寸不稳定,提高凹模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精冲凹模外箍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提高尺寸稳定性及凹模使用寿命的刹车钢背精冲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包括上模板1、上垫板2、夹板16、导柱3、精冲凸模15、脱料板5、等高螺丝17;上垫板2设于上模板1上;夹板16设于上垫板2上;脱料板5通过重载弹簧4与上垫板2相连接;导柱3穿过脱料板5连接于夹板16上;精冲凸模15穿过脱料板5连接于夹板16上;等高螺丝17一端与脱料板5相连接,另一端穿过上模板1、上垫板2连接于夹板16上;下模包括精冲凹模外箍圈6、内圈凹模13、下垫板7、下模板9、精冲内脱14、气顶垫板12、顶杆11;下垫板7通过垫角8连接于下模板9上;内圈凹模13连接于精冲凹模外箍圈6上,精冲凹模外箍圈6连接于下垫板7上;精冲凹模外箍圈6上设有导向孔,导向孔与导柱3相连接;精冲内脱14穿过下垫板7和精冲凹模外箍圈6连接于气顶垫板12上,且位于精冲凸模15的正下方;气顶垫板12位于下垫板7和下模板9之间;顶杆11穿过下模板9连接于气顶垫板12上;气顶垫板12与下模板9之间设有弹簧10。
本实用新型精冲凹模外箍圈6为空心圆环状。
本实用新型利用热胀冷缩原理将内圈凹模13压入精冲凹模外箍圈6,来克服精切过程凹模向外张力确保凹模型腔没有向外胀,保证尺寸稳定性及凹模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精冲过程凹模受到向外张力使型腔往外胀的关键零部件是精冲凹模外箍圈6。在模具加工过程把圆形精冲凹模外箍圈6内径加工比圆形内圈凹模13小。用乙炔把圆形精冲凹模外箍圈6烧红,然后用油压机把圆形内圈凹模13压入圆形精冲凹模外箍圈6。随圆形精冲凹模外箍圈6冷却钢料热胀冷缩,此时其对内圆形内圈凹模13有个向内力。故在精切过程圆形内凹模有个向外张力,而圆形精冲凹模外箍圈6对内缩力。两力方向相反,正好相互抵消。从而克服了精冲过程凹模向外胀工艺瓶颈,提高凹模使用寿命及尺寸稳定性。
操作时,作业员先将模具的上模板1锁固在冲床上固定板,下模板9锁固在冲床下固定板。启动冲床开启程序,打开达到足够的高度行程。作业人员将上工程零件放置在精冲内脱14定位孔上.启动冲床闭合程序,使整体上模:上模板1、上垫板2、导柱3、重载弹簧4、脱料板5、精冲凸模15向下运行。在导柱3导正情况下,脱料板5最高碰到精冲凹模外箍圈6,重载弹簧4被压缩,等高螺丝17向上滑行,直到重载弹簧4被压缩8到10mm后,精冲凸模15被作用力压入精冲内脱14,定位在精冲内脱14上刹车钢背经凹凸模切削,因在凹凸切削过程内圈凹模13有个先外张力,使凹模型腔向外胀。而此时套箍在内圈凹模13的精冲凹模外箍圈6:因热涨被压人内圆凹模,冷却后有个向内缩力。此时两个力的方向恰好相反,根据力学原理此时刚好相互抵消。刹车钢背被压入精冲内脱14内,精冲产生废料就套在精冲凸模15上。当冲床运行通过下支点,则刹车钢背则通过顶杆11被下方气缸脱出。而脱料板5也随之重载弹簧4恢复原状向下滑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锐新金属有限公司,未经福州锐新金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303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