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与传动装置组合件支撑在车体上的方法及组合件的支持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97194083.5 | 申请日: | 1997-04-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106C | 公开(公告)日: | 2001-05-23 |
| 发明(设计)人: | 野泽孝司;木村忠司;山本胜彦;北川博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0K5/12 | 分类号: | B60K5/12;B60K5/04;B60K17/06;F16F15/04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江立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传动 装置 组合 支撑 车体 方法 支持 结构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特别是轿车用发动机与传动装置组合件支撑在车体上的方法及组合件的支持结构。
背景技术
作为轿车发动机与传动装置组合件通过数个支座支撑在车体上的结构,要考虑在过发动机重心且包含惯性主轴线上的平面上形成以该重心为图形中心的正三角形,且将该正三角形的一边与前述惯性主轴线平行配置,在该正三角形的顶点附近配置支座(例如日本实开昭63-133408号公报所公开的技术)。另外,在发动机与传动装置的组合件作滚转运动的惯性主轴线上和作俯仰运动的惯性主轴线上配置有防振橡胶装置(日本特开昭59-167327号公报所记载的技术)。
发动机与传动装置组合件的振动现象、特别是低频率振动现象,受组合件特征值与固有模式的影响比较大,特征值与固有模式由组合件的惯性参数、支座的位置及支座的弹性系数确定。这里,当惯性参数涉及到每一车体时,考虑了将上述组合件支撑在车体上引起振动的参数是支座位置与支座弹性系数,但是,上述公报所记载的任何一种支持结构都只提到了支座的位置。
另一方面,上述组合件所产生的振动现象以及应付该振动现象的方法作为解析振动现象的结果如下文所述。即,因不良燃烧而引起发动机低频率振动的振动现象,会使分别作用在组合件上的发动机的上下方向的振动及发动机的俯仰方向的振动成为耦合状态;加速时所产生的发动机扭曲的振动现象或不良燃烧而引起的低频空转振动现象,使分别作用在组合件上的发动机的宽度方向的振动及发动机滚转方向的振动成为非耦合状态;并使作用在组合件上的发动机上下方向的振动与发动机滚转方向的振动处于非耦合状态,而上述特开昭59-167327号公报所记载的支持结构没有给出对组合件所产生的振动现象综合处理的方式。
发明目的及技术方案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与传动装置组合件的支持方法,该方法能够适当地确定通过数个支座把发动机与传动装置组合件支撑在车体上时的支座的位置及弹性系数。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综合处理发动机与传动装置组合件所产生的振动现象的方法的发动机与传动装置组合件的支持结构。
本发明的支撑所述组合件的支持方法,把分别具有发动机前后方向、宽度方向及上下方向的弹簧功能的三个支座配置在过发动机与传动装置组合件重心或该重心近旁的平面内,同时,使前述重心位于三个支座组成的三角形内。该支持方法还按照下述方式确定所述三个支座的位置和弹性系数:即是说,当三个支座在以前述重心G为基准的发动机前后方向、宽度方向及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分别为(l1,w1,h1)、(l2,w2,h2)、(l3,w3,h3);三个支座在发动机前后方向、宽度方向及上下方向上的弹性系数分别为(kl1,kww1,kh1)、(kl2,kw2,kh2)、(kl3,kw3,kh3)时,下列方程式1、方程式2、方程式3成立:
方程式1:
方程式2:
方程式3:
前述三个支座最好配置在使h1+h2+h3=0,且l1+l2+l3=0成立的位置。
前述三个支座配置在过前述重心或该重心近旁的平面内,并使前述组合件的重心实际上位于三个支座所构成的三角形内,而让两个支座与重心处在一个平面内、假定围绕重心的旋转振动及平移振动施加在支座上时,这种配置也可以从三个自由度振动的简易模式中导出。
从方程式1、方程式2及方程式3可得到5个联立方程式,其变量更多。因此,必须给汽车几个必要的约束条件。例如,有关发动机与传动装置组合件的配置,由于通过车体发动机室的物理确定,实际上也确定了支座的位置,所以,保持这种规定位置时,可以从方程式1、方程式2及方程式3中得到合适的以某种方式确定的支座弹性系数。相反,当给予三个支座各自在车体前后方向与车体宽度方向的弹性系数相等、或者支座整体的同一方向的弹性系数一定的条件时,可以从方程式1、方程式2及方程式3中确定支座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940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