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转速控制设备无效
| 申请号: | 96106123.5 | 申请日: | 1996-06-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233A | 公开(公告)日: | 1997-01-15 |
| 发明(设计)人: | 水谷光一;田中武彦;丸山研也;仙田正典;竹内克直;佐藤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社会 |
| 主分类号: | F02D41/16 | 分类号: | F02D41/16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叶恺东,张志醒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转速 控制 设备 | ||
本发明总的说来涉及发动机转速控制设备,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发动机空转时平稳调节发动机转速的一种设备。
近来,要求改善汽车耗油量的呼声愈来愈高。改善耗油量的其中一项措施是在汽车停驶时降低发动机的空转转速。
自动变速的汽车其变速器的变速杆从空档转入行车档时,发动机就承受负荷。从图10的链线可以看到,这类负荷往往使发动机转速突然下降。就是说,变速杆换档时使发动机的空转转速不稳定。
以本发明的受让人的名义提出的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公报60-19932公开了一种弥补上述不足的设备。该设备增加可燃混合气量来弥补发动机因变速杆换档而降低的转速。更具体地说如图2中所示,怠速控制阀(ISCV)配置在旁路管道中以控制流经旁路管道的气流。在旁路管道中,变速杆换档时ISCV的孔径增加到预定程度,从而增加了有待与燃料混合的空气量。接着,流经旁路管道的气流在发动机空载时因ISCV孔径渐缩小而减少到预定的水平。
在这种设备中,ISCV孔径缩小的速度随发动机初速的增加而减慢。这种设备的主要目的着重于如何防止发动机转速低于额定值和如何在短时间内进行上述控制使发动机平衡减速到预定的水平。ISCV孔径缩上快慢的调节不因发动机的不同而异,而且是根据发动机初速进行的。发动机受到与其机械连接的变速构件阻力矩的作用,而这个阻力矩的大小与各变速构件的机械状况有关。因此,发动机的负荷受阻力矩的影响,随发动机的不同而异。这种控制操作,无论作用到各发动机上的负荷有多大往往都会使发动机转速下降过头,导致失速和转速低于额定值。
此外,自动变速箱的负荷大时(例如在油温低且/或油粘度高时),发动机初速保持较低的水平。在此情况下,当发动机转入空载时ISCV的孔径缩小得过快,从而使流经旁路管道的空气量突然下降,导致失速和转速低于额定值。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论加到发动机上的负荷如何变化都能平稳地控制发动机怠速的发动机怠速控制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这里公开了一种经改进的怠速控制设备。这种设备结合流经供气管道提供给发动机的气流量,气流量则根据发动机情况调节配置在供气管道上的阀件加以控制,其中阀件由电气控制装置用控制信号控制,根据发动机负荷的增加将气流量提高到预定量,再将提高了的气流量降低到预定量。电气控制装置根据发动机转速的变化使流经阀件的提高了的气流量下降。
要理解本发明连同其目的和优点,最好阅读下面就本发明目前最佳的实施例所作的说明连同其附图。附图中:
图1是用以说明本发明基本原理的示意方框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发动机转速控制设备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ECU(电气控制装置)的电气结构方框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ECU对ISCV进行控制的程序流程图;
图5是转速变化率与衰减率因子的关系曲线;
图6是说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和作用的时间图;
图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ECU对ISCV进行控制的程序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ECU对ISCV进行控制的程序流程图;
图9是进气压力变化率与衰减率的关系曲线;
图10是说明一般发动机操作(例如发动机转速)的时间图。
现在参看图2至图6说明本发明发动机转速控制设备的第一实施例。
图2示出了装在汽车上的发动机1的转速控制设备。流经空气滤清器3之后,外面的空气就进入与发动机1连通的进气管2中。设在各气缸中的喷油嘴2将燃油喷射到进气口2a附近。喷射出的燃油与外来的空气混合。发动机1有多个燃烧室1a。可燃混合气经设在各气缸中的进气阀5进入各燃烧室1a中。接着,可燃混合气燃烧起来产生发动机的驱动动力。可燃混合气燃烧时产生废气。废气从各燃烧室1a的排气阀6抽到相应的排气歧管。接着,废气抽到排气歧管的会合点——排气管7,排出室外。
进气管2中配备有节流阀8根据与其连接的油门踏板(图中未示出)的动作开合。抽入进气管2的空气量借助节流阀8的开合得到控制。发动机1的转速随节流阀8开度的增加而加快。发动机1空转时,节流阀8关闭。缓冲槽9对流经节流阀8气流的脉冲起平稳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社会,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社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061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