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延长功率晶体管寿命的工艺无效
| 申请号: | 89106832.5 | 申请日: | 1989-10-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03B | 公开(公告)日: | 1990-12-26 |
| 发明(设计)人: | 田淑芬;薛成山;樊锡君;庄惠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师范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L21/283 | 分类号: | H01L21/283 |
| 代理公司: | 山东省高等院校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崔日新,刘国涛 |
| 地址: | 250014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延长 功率 晶体管 寿命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功率晶体管集电极欧姆接触形成工艺。
在已有技术中,功率晶体管集电极欧姆接触的形成工艺主要有两种:一种工艺是把已做好上电极的管芯上电极喷黑腊保护、管芯背部喷沙打毛、去腊清洗管芯、用事先配好的镀镍液镀镍、用焊料将管芯烧在管座上,完成后工序。这种工艺由于镍(Ni)的热膨胀系数与硅的热膨胀系数相差太大,而且Ni与焊料的粘附力差,采用这种工艺生产出来的功率晶体管寿命短。另一种工艺是把已做好上电极的管芯上电极喷黑腊保护、管芯背部喷沙打毛、去腊清洗管芯、用蒸发的方法进行背部多层金属化,其上粘附层采用铂(Pt)、钛(Ti)、铬(Cr)、钒(V)、锆(Zr)、铌(Nb)中的一种或几种;阻挡层采用镍(Ni)、钴(Co)、钨(W)、钼(Mo)、钯(Pd)中的一种或几种;下粘附层采用金(Au)或银(Ag),然后完成后工序。这种工艺由于下粘附层采用了Au、Ag解决了与焊料粘附力差的问题。但是这两种工艺中还存在一个共同问题是:Ni以及第二种工艺中上粘附层所采用的金属与Si形成金属硅化物的温度均在500℃以上,如果要形成金属硅化物则会破坏上电极。由于这两种工艺中均不能在低温下与Si芯片形成金属硅化物,造成上粘附层与芯片的粘附力差,影响了功率晶体管寿命的提高。
本发明针对已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发明了一种集电极欧姆接触制作中上粘附层的形成工艺,可以延长功率晶体管的寿命。
本发明的构思是:管芯在完成前工序后,进行背部金属化时其上粘附层采用溅射Nb的方法,在100℃-300℃条件下在贱射装置中形成Nb-Si化合物,上粘附层厚度达100-500埃,然后完成后工序。
由于本发明上粘附采用的金属Nb的热膨胀系数与Si相近,而且在溅射装置中低温条件下Nb与Si互相渗透形成Nb-Si化合物,加强了上粘附层与芯片的粘附力,大大提高了功率晶体管的寿命。以3DD系列功率晶体管为例,采用本发明生产的管子,按通电1分钟,降温2-3分钟,温度差△T=60℃,Vcb=40V的条件下进行热疲劳试验,功率晶体管寿命达到15000次以上。
附图为功率晶体管管芯的截面图:
1:上电极 2:芯片 3:上粘附层 4:阻挡层
5:下粘附层 6:焊料 7:管座
本发明的实施方法如下:以3DD系列功率晶体管为例,做完上电极1的功率晶体管管芯的上电极1用黑腊保护、管芯背部喷沙打毛、去腊清洗管芯、将管芯放于溅射设备中向管芯背部溅射Nb、在该装置中100℃-300℃条件下形成Nb-Si化合物,上粘附层3的厚度掌握在100-500埃,然后形成阻挡层4和下粘附层5、分割管芯,用焊料6将管芯焊在管座7上,完成后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师范大学,未经山东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1068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