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提高通孔板气密性PCB板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376047.9 | 申请日: | 2022-1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659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 发明(设计)人: | 李漫铁;余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雷曼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K3/00 | 分类号: | H05K3/00;H05K3/22;H05K3/26;H05K3/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潘登 |
| 地址: | 518108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提高 通孔板 气密性 pcb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提高通孔板气密性PCB板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对钻有通孔的基板依次进行镀铜、塞油以及覆盖干膜后得到第一基板;(2)在步骤(1)所得第一基板的通孔处制备第一镍金镀层,得到第二基板;(3)在步骤(2)所得第二基板的通孔处沉积纳米镀层,去除干膜后制备第二镍金镀层,得到所述用于提高通孔板气密性的PCB板。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提高通孔板气密性PCB板通过在PCB板的通孔上沉积纳米镀层提高了高印刷线路板通孔板的气密性,避免或减少了因气密性不足等问题造成面板可靠性失效的弊端,此外还提高了通孔板的防湿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印制线路板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PCB板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提高通孔板气密性PCB板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PCB(Printed Circuit Board),中文名称为印制线路板,简称印制板,是电子工业的重要部件之一。几乎每种电子设备,小到电子手表、计算器,大到计算机,通讯电子设备,军用武器系统,只要有集成电路等电子元器件,为了它们之间的电气互连,都要使用印制板。印制板的设计和制造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产品的质量和成本,甚至导致商业竞争的成败。
目前,为了防止非零件孔在长年的自然环境中,被酸碱氧化与腐蚀后造成短路,引起电性不良,尤其是BGA(Ball Grid Array)处,需要采取塞孔的措施。
目前,塞孔板仍然采用的是绿油塞孔,通过以下工艺流程完成塞孔:沉铜(通过化学反应原理在PCB板面和孔壁上沉积一层薄铜)、板电镀(在PCB板上通过电镀的手段加厚铜层)、外层线路制作(通过正片工艺制作外层线路,包括图形电镀和碱性蚀刻等工序)、以及绿油阻焊保护层的制作(包括绿油前处理、铝片塞孔、印表面油墨、预烤、烘烤、曝光、显影、低温、高温、以及其他正常工艺流程)。上述工艺在孔位密集处塞孔的饱满度达不到要求,丝印曝光显影后检查会出现孔边发红或成铜色现象(主要体现位置在BGA密集处),此方式已经不可以满足未来PCB的发展。随着未来PCB电子行业的发展趋势.BGA位精密度的设计和要求更高,(如半孔相切或孔中孔位设计的BGA位要求开窗等)使用感光油墨连塞带印工艺无法满足要求。显影后会出现塞孔不良或透光现象,导致过孔藏锡珠或上金在客户端装配时短路。
CN 102427678A公开了一种PCB板制作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沉铜和板电镀步骤,在所述板电镀步骤后还包括以下步骤:磨板,用磨刷对PCB板面进行光滑和清洁处理:塞干绿油,用印刷机将干绿油塞入PCB板的孔内;后烤,将PCB板在150士5℃条件下烘烤40-60分钟;研磨,利用不织布刷轮研磨将凸出于PCB板面的干绿油磨平;外层线路制作,采用负片工艺在PCB板面制作外层线路;以及绿油阻焊保护层的制作。该专利提供的制作方法能保证PCB板塞孔更加饱满,印刷后表面平整且孔边发红问题也得到很好改善,但是并不能保证每个导通孔内的铜面和油墨材料完全贴合,只要有部分通孔失效,整个PCB面板都有品质风险。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提高通孔板气密性的工艺制备方式,以减少因气密性不足等问题造成面板可靠性失效。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提高通孔板气密性PCB板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在印制线路板(PCB板)的通孔上沉积纳米镀层提高了高印刷线路板通孔板的气密性,避免或减少了因气密性不足等问题造成面板可靠性失效的弊端。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提高通孔板气密性PCB板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对钻有通孔的基板依次进行镀铜、塞油以及覆盖干膜后得到第一基板;
(2)在步骤(1)所得第一基板的通孔处制备第一镍金镀层,得到第二基板;
(3)在步骤(2)所得第二基板的通孔处沉积纳米镀层,去除干膜后制备第二镍金镀层,得到所述用于提高通孔板气密性的PCB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雷曼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雷曼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7604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