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发动机停机再起动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52881.2 | 申请日: | 2022-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205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钟睿;李涛;刘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W20/40 | 分类号: | B60W20/40;B60W10/06;B60W10/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 动力 车辆 发动机 停机 再起 控制 方法 系统 电子设备 | ||
1.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发动机停机再起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获得发动机起动请求后,判断发动机是否处于停机过程中;
当发动机处于停机过程中,对发动机停机所处的阶段进行判断;
当所处为停机过程第一阶段,则复位停机需求,将发动机状态切换为在线状态;
当所处为停机过程第二阶段,则控制发动机继续执行停机动作,直到动力总成控制器监控到K0离合器已经处于断开状态,再结合发动机当前的转速判断是否进入发动机起动控制,再重新执行起动动作;
所述停机过程第一阶段是指K0离合断开前,所述停机过程第二阶段是指K0离合器开始执行断开动作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发动机停机再起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停机过程第一阶段是:
在判断需要停机后,控制发动机降扭,直至发动机的扭矩降低至设定阈值,期间K0离合器处于贴合状态,并正常将发动机飞轮端的扭矩传递至车轮端,该过程为停机过程的第一阶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发动机停机再起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停机过程第二阶段是:
当发动机扭矩降低至低于所述设定阈值时,K0离合器执行断开动作,K0离合器断开的同时切断发动机的燃油供给直至发动机停机动作完成,该过程为停机过程的第二阶段。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发动机停机再起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处于停机过程的第一阶段时,若有起动需求,则复位发动机停机需求,终止发动机的扭矩卸载动作,同时将发动机状态切换为在线状态,控制发动机恢复至正常的动力输出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发动机停机再起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处于停机过程的第二阶段时,若有起动需求,先维持发送发动机停机需求,并抑制起动需求,待K0离合器处于断开状态,且持续一定时间,同时满足发动机再起动的转速条件后再复位发动机停机需求,输出发动机起动需求,控制发动机再次起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发动机停机再起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复位发动机停机需求前,需再次判断是否仍有发动机起动需求,若有,才复位发动机停机需求。
7.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发动机停机再起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起动请求的发出是通过比较当前车辆驱动需求和电驱能力,当电驱能力无法满足车辆的驾驶性能需求的电能力时,则触发请求起动发动机的需求。
8.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发动机停机再起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发动机是否处于停机过程中,是通过发动机控制器实时反馈的起动成功标志位、变速箱控制器反馈的K0离合器状态,以及动力系统内部的发动机状态需求等信号进行判断。
9.混合动力车辆发动机停机再起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在获得发动机起动请求后,判断发动机是否处于停机过程中;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当确定发动机处于停机过程中时,对发动机停机所处的阶段进行判断;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当所处为停机过程第一阶段时,复位停机需求,将发动机状态切换为在线状态;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当所处为停机过程第二阶段时,控制发动机继续执行停机动作,直到动力总成控制器监控到K0离合器已经处于断开状态,再结合发动机当前的转速判断是否进入发动机起动控制,再重新执行起动动作;
所述停机过程第一阶段是指K0离合断开前,所述停机过程第二阶段是指K0离合器开始执行断开动作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发动机停机再起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被配置为,当处于停机过程的第一阶段时,若有起动需求,则复位发动机停机需求,终止发动机的扭矩卸载动作,同时将发动机状态切换为在线状态,控制发动机恢复至正常的动力输出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5288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