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功率元件的复合铜排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977797.5 | 申请日: | 2022-08-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130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 发明(设计)人: | 肖洋;江明;周宣;杨正绪;谭维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英恒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3/405 | 分类号: | H01R13/405;H01R13/502;H01R13/02;H01R43/20;H01R43/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李礼 |
| 地址: | 20120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功率 元件 复合 | ||
1.一种功率元件的复合铜排,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铜排包括正极铜排、负极铜排、绝缘层和注塑层;所述正极铜排包括相反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负极铜排包括相反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注塑层包括覆盖部和加强部;
所述绝缘层设置于所述正极铜排的第一表面和负极铜排的第三表面之间;
所述覆盖部设置于正极铜排的第二表面和负极铜排的第四表面;
所述加强部贯穿所述正极铜排、负极铜排和绝缘层并连接在所述覆盖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元件的复合铜排,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铜排包括第一通孔,所述绝缘层包括第二通孔,所述负极铜排包括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相互连通设置,加强部收容于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元件的复合铜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或第三通孔的孔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元件的复合铜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包括贯通设置的第一子孔和第二子孔,所述第一子孔邻近绝缘层设置,第二子孔邻近覆盖部设置,所述第二子孔至少部分位置的孔径大于第一子孔的孔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元件的复合铜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孔为台阶通孔或截顶锥形通孔,所述第二子孔的孔径朝向绝缘层的方向依次减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元件的复合铜排,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层材料为树脂。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率元件的复合铜排,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通孔的锥形侧面的倾斜角大于0°且小于90°。
8.一种功率元件的复合铜排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依次层叠形成负极铜排、绝缘层和正极铜排,所述正极铜排包括相反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负极铜排包括相反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绝缘层设置于所述正极铜排的第一表面和负极铜排的第三表面之间;
形成贯穿负极铜排、绝缘层和正极铜排的加强孔;
在负极铜排和正极铜排的表面形成注塑层,至少部分所述注塑层贯穿收容于所述加强孔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功率元件的复合铜排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贯穿负极铜排、绝缘层和正极铜排的加强孔,包括:
在正极铜排上形成第一通孔以暴露绝缘层的一面,
在负极铜排上形成第三通孔以暴露绝缘层的另一面,
在绝缘层上形成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相互连通定义所述加强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功率元件的复合铜排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负极铜排和正极铜排的表面形成注塑层,包括:
将层叠的负极铜排、绝缘层和正极铜排垫高放入容器内;
将熔融树脂由正极铜排的表面倾倒至容器内,所述熔融树脂注入所述加强孔固化后形成所述加强部;所述熔融树脂覆盖所述正极铜排的第二表面和所述负极铜排的第四表面固化后形成所述覆盖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英恒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英恒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7779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