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梯度温度的多层纳米片NiO电致变色薄膜水热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610387.7 | 申请日: | 2022-05-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334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 发明(设计)人: | 汪刘应;许可俊;刘顾;葛超群;王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3C17/25 | 分类号: | C03C17/25;G02F1/1503;G02F1/1524 |
| 代理公司: | 西安嘉思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0 | 代理人: | 王海栋 |
| 地址: | 710025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梯度 温度 多层 纳米 nio 变色 薄膜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基于梯度温度的多层纳米片NiO电致变色薄膜水热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ITO导电玻璃放置在高温反应釜的内衬中,同时向内衬中加入NiO前驱体溶液,并进行密封;
步骤2:将密封好的高温反应釜依次置于由低至高的梯度温度环境中,并在每种温度环境中保持一定时间,以进行多次水热反应;
步骤3:待水热反应完成后,对所述ITO导电玻璃进行热处理,以得到分层纳米片状NiO电致变色薄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梯度温度的多层纳米片NiO电致变色薄膜水热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的NiO前驱体溶液是采用六水合硝酸镍和六亚甲基四胺制备得到的,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将0.125-0.15mol/l的六亚甲基四胺和0.05-0.1mol/l尿素溶于70ml去离子水中,磁力搅拌30min,使其充分溶解,形成溶液A;
以六水合硝酸镍为镍源,将0.125mol的六水合硝酸镍加入所述溶液A中,磁力搅拌30min,充分溶解后形成NiO前驱体溶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梯度温度的多层纳米片NiO电致变色薄膜水热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在将ITO导电玻璃放置在高温反应釜的内衬中之前,还包括:
将5%NaOH溶液和双氧水溶液按照比例为30:1进行混合,以形成混合溶液C;
将所述ITO导电玻璃在所述溶液C中浸泡一定时间;
对浸泡后的ITO导电玻璃进行清洗,以去除残留的溶液C。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梯度温度的多层纳米片NiO电致变色薄膜水热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包括:
21)将密封好的高温反应釜置于油浴锅中,并在第一温度环境下保持T1时长,以进行水热反应,从而在所述ITO导电玻璃上形成第一纳米片层;
22)将所述第一温度升至第二温度,并继续保持T2时长,以进行水热反应,从而在所述第一纳米片层上形成第二纳米片层;
23)自然冷却至室温,以形成具有多个纳米片层的NiO薄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梯度温度的多层纳米片NiO电致变色薄膜水热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度为110℃,所述第二温度比所述第一温度高15-25℃;T1=1h,且T2>T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梯度温度的多层纳米片NiO电致变色薄膜水热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度为90℃,所述第二温度比所述第一温度高15-25℃;T1=1h,且T2>T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梯度温度的多层纳米片NiO电致变色薄膜水热制备方法,在步骤22)之后,步骤23)之前,还包括:
将所述第二温度升至第三温度,并继续保持T3时长,以进行水热反应,从而在所述第二纳米片层上形成第三纳米片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梯度温度的多层纳米片NiO电致变色薄膜水热制备方法,所述第三温度比所述第二温度高15-25℃,且T3≥T1。
9.一种NiO电致变色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NiO电致变色薄膜呈多层结构,其是利用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形成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1038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