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晶金刚石复合片的脱钴/脱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04230.3 | 申请日: | 2022-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597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田思航;王彩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四方达超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F1/44 | 分类号: | C23F1/44;C22B34/36;C22B23/00;E21B10/46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胡晓东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自***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刚石 复合 方法 | ||
1.聚晶金刚石复合片的脱钴/脱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脱钴/脱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设置密封壳体(20),使密封壳体(20)与聚晶金刚石复合片(10)的外周面形成密封,并且在聚晶金刚石复合片(10)的聚晶金刚石层(11)的待脱钴/脱钨部位上方形成空腔(23),使待脱钴/脱钨部位暴露于所述空腔(23)中;
步骤二,在所述空腔(23)中注入脱钴/脱钨液,使聚晶金刚石层(11)的待脱钴/脱钨部位浸没在脱钴/脱钨液中以实现脱钴/脱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晶金刚石复合片的脱钴/脱钨方法,其特征在于,依靠防护层(21)和外层壳体(22)共同形成密封壳体(20):首先,在聚晶金刚石复合片(10)上设置防护层(21),使待脱钴部位暴露在防护层(21)的顶部;然后,在防护层(21)的径向外侧套设外层壳体(22),外层壳体(22)与防护层(21)的外周面密封配合并且高度高于聚晶金刚石复合片(10)的聚晶金刚石层(11),在待脱钴/脱钨部位上方形成所述空腔(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晶金刚石复合片的脱钴/脱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晶金刚石复合片(10)及其外侧的防护层(21)整体被强行压装到外层壳体(22)内,使外层壳体(22)对防护层(21)形成抱紧力。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聚晶金刚石复合片的脱钴/脱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壳体(22)的顶部设有贯通开口,脱钴/脱钨液从贯通开口内注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晶金刚石复合片的脱钴/脱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壳体(22)采用套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晶金刚石复合片的脱钴/脱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晶金刚石复合片(10)及其外侧的防护层(21)整体从贯通开口内从上向下压入外层壳体(2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聚晶金刚石复合片的脱钴/脱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开口处设有扩口形式的引导结构,依靠引导结构引导聚晶金刚石复合片(10)及其外侧的防护层(21)整体进入外层壳体(22)中。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聚晶金刚石复合片的脱钴/脱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晶金刚石复合片(10)及其外侧的防护层(21)整体位于外层壳体(22)的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聚晶金刚石复合片的脱钴/脱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层(21)由注塑成型在聚晶金刚石复合片(10)外部的注塑层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聚晶金刚石复合片的脱钴/脱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壳体(22)的壁厚大于防护层(21)的壁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四方达超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四方达超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0423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声空化辅助淹没脉动气射流抛光系统
- 下一篇:自动酸洗设备及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