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高高铁隧道V级围岩单循环进尺的爆破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28241.3 | 申请日: | 202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546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杨玉银;符长安;李光明;刘吉新;杨帆;苑庆森;来淑梅;杨仕杰;邱博;李凯;赵志鹏;康学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2D1/00 | 分类号: | F42D1/00;F42D3/04;E21D9/00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刘影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滨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隧道 围岩 单循环 进尺 爆破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提高高铁隧道V级围岩单循环进尺的爆破方法,属于地下工程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隧道V级围岩开挖断面,采用上、下两层分部开挖,上部先行,下部同时跟进,上部掌子面超前下部8~15m;开挖台阶,由三台阶法改为二台阶法开挖,增大核心土高度用于保证上台阶掌子面的稳定性;提高设计单循环进尺;采用双侧单向掏槽,确保每一茬炮后留下完整的核心土。S2、确定炮孔数量,在上部设置炮孔,进行爆破试验,周边孔采用光面爆破。本发明将设计单循环进尺提高,有效降低了成本、缩短了工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下工程技术领域,涉及提高高铁隧道V级围岩单循环进尺的爆破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高速铁路V级围岩隧道,施工技术规程规定:其开挖单循环进尺应根据围岩的地质条件、自稳能力和初期支护的钢架间距合理确定,上台阶循环进尺不得大于1榀钢架设计间距。这对于只有少量V级围岩的隧道影响不大,但对于以V级围岩为主的长距离隧道,单循环进尺将决定整个隧道的工期,甚至于决定整个铁路工程的总工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高铁隧道V级围岩单循环进尺的爆破方法。本发明解决了以上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将设计单循环进尺提高,降低了成本,缩短了工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通过研究优化开挖程序、爆破技术,合理提高高铁隧道V级围岩单循环进尺的爆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隧道V级围岩开挖断面,采用上、下两层分部开挖,上部先行,下部同时跟进,上部掌子面超前下部8~15m;
开挖台阶,由三台阶法改为二台阶法开挖,增大核心土高度用于保证上台阶掌子面的稳定性;采用双侧单向掏槽,确保每一茬炮后留下完整的核心土;提高设计单循环进尺;
S2、确定炮孔数量,在上部设置炮孔,进行爆破试验,周边孔采用光面爆破。
进一步的,炮孔数量按进行估算,
式中:f—岩石坚固性系数;S—隧道开挖断面面积,m2。
进一步的,在步骤S1中,
上台阶开挖高度提高到6m以上;
核心土的高度增大到3.8m以上,底部宽度5m以上;
在上台阶核心土两侧采用单向掏槽,设置多个掏槽孔;
在V级围岩超前支护及上台阶核心土的保护下,将设计单循环进尺提高到1.8m以上。
进一步的,掏槽孔倾角采用60°~80°,掏槽孔包括从靠近核心土位置向外依次设置的主掏槽孔、辅助掏槽孔1、辅助掏槽孔2和辅助掏槽孔3,且倾斜角依次增大,单孔药量依次减小。
进一步的,主掏槽孔的间距小于辅助掏槽孔1的间距,辅助掏槽孔1和辅助掏槽孔2的间距不大于辅助掏槽孔3的间距,辅助掏槽孔1和辅助掏槽孔2的间距相同或不同。
进一步的,炮孔还包括内圈崩落孔、外圈崩落孔、底孔和周边光爆孔。内圈崩落孔位于核心土的上方,且多个内圈崩落孔形成与上台阶相同的弧形;外圈崩落孔靠近周边光爆孔,数量为多个且形成同心的弧形,上部的外圈崩落孔与内圈崩落孔同心且设在内圈崩落孔的外圈,两侧的外圈崩落孔设在掏槽孔的外圈;底孔设在上台阶的下端水平面上;所述周边光爆孔采用光面爆破。
进一步的,周边光爆孔的在上台阶的外弧面(设计开挖线)上均布设置,周边光爆孔的间距是所有炮孔间距中最小的,且单孔药量最小。
进一步的,在步骤S1中,每循环开挖爆破,顶拱140°范围内均设置超前支护保护,超前小导管采用Φ42mm、厚3.5mm的热轧无缝钢管,长3.5m,间距35cm;每循环掌子面中部预留核心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282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利工程用分流型防洪堤
- 下一篇:基于校正排名列表的目标重识别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