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中华鳖卵孵化率的两段孵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124809.X | 申请日: | 2022-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247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5 |
发明(设计)人: | 宋光同;蒋业林;王芬;陈祝;朱成俊;徐笑娜;李翔;侯冠军;季索菲;周翔;王朝福;苏友风;金根东;王佳佳;徐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安徽省喜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7/02 | 分类号: | A01K67/02 |
代理公司: | 合肥辉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5 | 代理人: | 汪守勇 |
地址: | 23003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中华 孵化率 孵化 方法 | ||
一种提高中华鳖卵孵化率的两段孵化方法,涉及中华鳖繁殖技术领域,本发明主要包括采集鳖卵、第一、二阶段孵化等具体步骤,依据鳖卵胚胎发育习性,采用两段孵化方法,减少胚胎早期发育损伤,有效剔除未受精卵和受精不好的卵,有效调控不同时期鳖卵孵化湿度调控,减少孵化过程中坏卵、死卵,提高孵化率。第一阶段10天左右孵化时,利用少量干河沙覆盖和保鲜膜保持鳖卵水分,完全能保障该阶段鳖卵孵化水分的需要,有效避免直接进入第二阶段湿度较大的孵化房环境,促进了前期胚胎发育稳定。本发明选用的孵化材料简单易得,在孵化过程不需要倒腾介质剔除坏卵,省工省力。孵化区清洁,操作安全,环保节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华鳖繁殖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提高中华鳖卵孵化率的两段孵化方法。
背景技术
中华鳖,隶属脊索动物门,爬行纲,龟鳖目、鳖科、鳖属、中华鳖种,俗称甲鱼、团鱼,其肉质细腻,味道鲜美,且具有独特的药用和营养价值。鳖肉富含鳖甲多糖、EPA+DHA、胶原蛋白、维生素B17,具有抗肿瘤、提高免疫力以及延缓衰老等保健功效,备受消费者青睐,为我国传统水产珍品之一,目前全国养殖面积达170多万亩,全国总产量达32万吨,总经济效益达千亿元。随着产业的快速发展,产业规模越来越大,产业对优质种苗的需求量与日俱增。目前我国中华鳖繁殖方法,主要采取建设亲鳖池,每平方米放养亲鳖1-2只,强化培育,在亲鳖池埂上建设产卵房,产卵房内铺设20cm的细沙,并设置进出产卵房的斜坡,方便亲鳖进入产卵;通过模拟自然孵化条件,利用沙子、蛭石等介质覆盖鳖卵,保持一定湿度,孵化出稚鳖。
然而,随着孵化规模的扩大,传统孵化方式存在问题不断显现,主要表现为,(1)刚产出的鳖卵是否受精和受精好坏不易辨别;(2)刚产出的受精卵胚胎不稳定,此阶段过多人工操作,很容易损伤胚胎,造成坏胎和死胎;(3)刚收集的鳖卵存在部分未受精卵和受精不好的卵,在孵化过程中易发生死卵,腐烂霉变,且侵染其他好的受精卵感染细菌,常导致大量坏卵;(4)刚产出的鳖卵含有大量水分,对孵化介质水分要求不高,若直接放入湿度较大的孵化房,孵化初期孵化介质湿度易过大,介质透气性差,卵表面易附着水层,常导致鳖卵窒息死亡和孵化率低下等。
基于以上存在的技术问题,导致传统中华鳖一步孵化方式的孵化率仅为70-85%,甚至更低。因此,需要创新孵化方法,以提高孵化率,提升养殖户产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提高中华鳖卵孵化率的两段孵化方法,该孵化方法能够显著提高鳖卵孵化率,有效提升养殖户产值。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提高中华鳖卵孵化率的两段孵化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1、采集鳖卵
亲鳖产卵季节,每天早晨,在产卵房里,通过扒沙方式,采集鳖卵,运至孵化房;
步骤2、第一阶段孵化
(1)第一阶段孵化房
设置简易孵化房,调控第一阶段孵化房温度在28-33℃;
(2)鳖卵孵化包装
首先,在孵化框底部铺设一块保鲜膜,在保鲜膜上铺设一层干河沙;将鳖卵一层一层铺设在孵化框内干河沙上,直至装满;其次,在孵化框内的鳖卵上铺设一层干河沙,利用保鲜膜翻折覆盖住鳖卵和干河沙,再利用少量干河沙将保鲜膜压实;最后,在孵化框上贴标签,注明鳖卵来源、采集时间、放入孵化房时间等信息;
(3)孵化
将包装好的孵化框呈摞一层一层叠起,放置在第一阶段孵化房中孵化8-12天,检查鳖卵内胚胎颜色,当发现卵内胚胎充满血丝,卵呈红色时,筛选出胚胎正常发育的鳖卵,进入第二阶段孵化房孵化;
步骤3、第二阶段孵化
(1)第二阶段孵化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安徽省喜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安徽省喜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248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