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尺寸倾转旋翼轴流前飞性能试验地面模拟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000583.2 | 申请日: | 2022-0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019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 发明(设计)人: | 袁红刚;黄志远;杜旭;车兵辉;尹饮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M9/08 | 分类号: | G01M9/08;B64F5/60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古波;李绪亮 |
| 地址: | 621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尺寸 倾转旋翼 轴流 性能 试验 地面 模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尺寸倾转旋翼轴流前飞性能试验地面模拟方法,属于风洞试验技术领域;本发明主要基于国内8米×6米低速风洞,配套研制专用试验平台,率先提出一种全尺寸倾转旋翼轴流前飞性能试验地面模拟方法,全尺寸或缩比旋翼的尺度较大(旋翼直径D≤3m),试验中倾转旋翼的总距具有实时连续变化功能,变化范围较大;针对万向铰式旋翼,解决了操纵系统的标定问题;有效匹配了试验风速与旋翼总距的调节速率,避免试验过程中出现电机功率过载和旋翼转速超转等危险环节,保证了试验安全;获得的倾转旋翼轴流状态不同来流条件下的气动力数据,可验证倾转旋翼的前飞气动性能和理论分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尺寸倾转旋翼轴流前飞性能试验地面模拟方法,属于直升机风洞试验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倾转旋翼机是一种新型的旋翼飞行器。它是将直升机的垂直起降、悬停低速飞行和固定翼螺旋桨飞机的高速、远程飞行的优势结合在一起。依靠旋翼倾转来调节飞行技术状态,当旋翼倾转系统组件与机身垂直时,倾转旋翼机类似于双旋翼横列式直升机,可悬停、侧飞、前飞、后飞、垂直起降,可免去起降跑道;当旋翼倾转系统组件与机身水平时,倾转旋翼机就相当于固定翼飞机,能作高速远程飞行,增大飞行包线。目前国内倾转旋翼机的发展与国外有较大的差距,相关研究及试验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
全尺寸或大尺度缩比模型的倾转旋翼风洞试验是研究、考核、验证新型倾转旋翼性能的重要手段。在风洞中开展倾转旋翼轴流前飞状态的性能试验研究,区别于固定翼飞机的螺旋桨风洞试验,主要有以下几点不同,一是倾转旋翼模型的直径大,二是倾转旋翼轴流前飞状态,总距需实时连续变化,角度范围大;三是倾转旋翼桨毂通常为万向铰型式,操纵系统标定不同于其他桨毂构型旋翼。有效解决上述特点带来的系列问题,是安全可靠开展倾转旋翼轴流前飞性能试验的必要条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全尺寸倾转旋翼轴流前飞性能试验地面模拟方法,实现倾转旋翼总距在较大角度范围内实时连续变化,以及万向铰桨叶操纵机构的标定;有效匹配风速与旋翼总距的调节速率,确保试验安全;通过获得的倾转旋翼轴流状态不同来流条件下的气动力数据,评估前飞气动性能并验证理论分析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全尺寸倾转旋翼轴流前飞性能试验地面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系统的选择和调整;
系统的选择和调整,基于低速风洞,配套试验平台,开展倾转旋翼轴流状态试验;
试验模型采用全尺寸倾转旋翼或大尺度倾转旋翼缩比模型;
桨叶操纵机构采用电动缸下端与安装支座相连,上端与自动倾斜器不动环相连,使电动缸在行程范围内运行,实现试验过程中倾转旋翼总距在指定范围内实时连续地变化;
倾转旋翼采用万向铰型式桨毂,设置桨毂卡箍,通过调节桨毂卡箍上的调节螺钉使得桨毂平面与旋翼轴垂直,并处于相对固定状态,以实现桨叶操纵机构的标定;
步骤2,开启风洞试验,风速分台阶逐步调整到试验值,并同步增大旋翼总距,以使风速与旋翼总距的调节速率相匹配;在总距调节过程中通过实时监视旋翼载荷,使旋翼产生的推进力始终保持正值,避免旋翼进入风车状态发生转速超转;
步骤3,试验风速调整到试验目标值后,调整旋翼总距,使旋翼产生的推进力为一个接近于零的正值,采集数据,并将此旋翼总距作为该风速下变总距试验的初始值;然后确定旋翼总距变化的台阶量;实时监视旋翼功率,确保其不超过最大限定值,确定旋翼总距最大值,进而完成该风速一系列总距条件下的旋翼性能测量试验;
步骤4,待步骤重复步骤3,待步骤2中不同的试验风速情况下完成后,执行步骤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未经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005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