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低压EGR控制系统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121657517.X | 申请日: | 2021-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137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蔺桂成;李晓娟;纳伦德拉·普拉尼亚;毕野;夏英子;管奇贤;张亚洲;宋志辉;赵福成;王瑞平;肖逸阁 | 申请(专利权)人: | 义乌吉利发动机有限公司;宁波吉利罗佑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极光湾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10 | 分类号: | F02M35/10;F02M31/10;F02M26/06;F02M26/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汇东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1 | 代理人: | 薛峰 |
地址: | 322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低压 egr 控制系统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低压EGR控制系统及车辆,涉及车辆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低压EGR控制系统包括:发动机系统,包括进气管路、排气管路和增压器压轮;其中,进气管路设置在发动机系统的进气侧,空气由进气管路流进发动机系统。EGR系统,与进气管路和排气管路连通,用于将排气管路的EGR气体引进进气管路处。进气管路处设置有加热装置,空气和EGR气体在加热装置前形成混合气体后流入加热装置处,以利用加热装置将混合气体的温度加热到混合气体的露点温度以上后流经增压器压轮。本实用新型的混合气体经过加热装置加热到露点以上后才进入到增压器压轮处,减少了对增压器压轮造成的损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动机低压EGR控制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汽车的普及率与日俱增,国家为实现节能减排,已提前实施国Ⅵ排放,并开始规划国Ⅶ排放法规。为应对日渐严苛的油耗和排放法规,各大厂家都在发掘新的技术,如VVL、停缸技术、低摩擦等。其中,EGR(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废气再循环)技术在节能减排方面,具有较高的性价比,逐渐应用在小型汽油乘用车上。EGR技术的节能减排的潜力也正在被逐渐挖掘。低压EGR技术是指将部分废气通过EGR阀和连接管路导入到增压器上游,和新鲜空气混合后,经增压器压缩,然后进入气缸内。EGR技术能够抑制爆震、减少泵气损失、降低喷油加浓、降低燃烧温度,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作用。
实际使用过程中,发动机废气温度较高(最高可达到900℃以上),含水量较多(以水蒸气形式存在),新鲜空气温度较低,含水量较少(以水蒸气形式存在),当新鲜空气和废气混和后,混合气的温度低于冷凝水析出的露点温度,则会有冷凝水析出(水滴形式),随后混合气和冷凝水会经过高速旋转的增压器叶轮(最高转速可达20万转/分钟),会对增压器叶轮造成损坏。
目前,为应对低压EGR系统产生的冷凝水问题,通常有以下方式:1.限制EGR的使用环境。例如,环境温度较低时,不使用EGR;环境湿度过高时,不使用EGR;提高冷却后的废气温度。2.提高增压器压轮抗冷凝水的能力。而限制EGR的使用会大大降低EGR技术的节能减排效果,不利于环保。提高增压器压轮抗冷凝水的能力则需要改善增压器的压轮,需要重新设计增压器的压轮,进而提高设计难度,增加费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发动机低压EGR控制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为减少冷凝水对增压器压轮的损坏而降低EGR技术的节能减排效果,不利于环保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另一个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增压器压轮需要重新设计,增加费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含有该发动机低压EGR控制系统的车辆。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低压EGR控制系统,包括:
发动机系统,包括进气管路、排气管路和增压器压轮;其中,所述进气管路设置在所述发动机系统的进气侧,空气由所述进气管路流进所述发动机系统;和
EGR系统,与所述进气管路和所述排气管路连通,用于将所述排气管路的EGR气体引进所述进气管路处;
其中,所述进气管路处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空气和所述EGR气体在所述加热装置前形成混合气体后流入所述加热装置处,以利用所述加热装置将所述混合气体的温度加热到所述混合气体的露点温度以上后流经所述增压器压轮。
可选地,所述加热装置包括:
内腔体,与所述进气管路连通,用以流通所述混合气体;和
外腔体,设置在所述内腔体的外侧,用于流通加热液体以与流通在所述内腔体处的所述混合气体进行热交换来加热所述混合气体。
可选地,所述发动机系统包括:
发动机;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义乌吉利发动机有限公司;宁波吉利罗佑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极光湾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义乌吉利发动机有限公司;宁波吉利罗佑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极光湾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65751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运用于电网协同设计的铁塔
- 下一篇:一种生产环氧类建筑材料的搅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