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冷却结构及发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2121546798.1 | 申请日: | 2021-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57191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崔鹏程;聂锋乐;刘志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16 | 分类号: | F02F1/16;F02F1/1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旭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6 | 代理人: | 张会强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冷却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冷却结构及发动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结构包括设于发动机缸体中的缸体主体水套,以及设于缸体主体水套中的水套隔板。其中,水套隔板具有均呈环状的横向隔板和侧面隔热板,横向隔板将缸体主体水套分隔为上层水套和下层水套,侧面隔热板贴合于上层水套的靠近于发动机缸体外侧的内壁面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结构,有利于提高发动机冷却效果,而可提升发动机运行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冷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冷却结构。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发动机。
背景技术
发动机运转时,缸内燃烧区AI90(约活塞行程1/4处以上)释放大量热量,温度高达几百摄氏度,缸壁温度场过高,极易导致缸筒变形量增大漏气风险或引起活塞烧蚀导致发动机报废,目前缸体布置环形水套,冷却水经水泵加压后进入缸体水套,分别延进气侧和排气侧水套流向缸体水套另一端,经缸垫孔流入缸盖水套或流出发动机。
传统缸体水套采用上下贯通一体式水套,而缸筒燃烧放热区为顶部(主要AI90区域,1/4活塞行程),此部位热负荷最大,相应散热需求最大,向下热负荷逐渐降低,相应散热需求逐步降低;但由于冷却液自身重力作用,大部分冷却液会在水套中部区域流动,及水套中部冷却液流速高,水套顶部或下部冷却液流速低,与实际散热需求不相符,导致对缸筒顶部放热区冷却效果较差。
同时,由于冷却系统新技术的应用,缸体、缸盖分流冷却技术应用越来越多,此技术较传统机型会使缸体分流比例降低,冷却液流经比例由传统的100%降低至20%-30%,此时传统水套结构更体现出缸体冷却的不足。
此外,发动机热效率目标逐渐升高,高压缩比、高能点火、缸筒喷涂等技术的应用,使缸体顶部热负荷相对传统机型有所增高,尤其是发动机缸筒喷涂工艺,其本身较传统缸套的结构强度低,以上技术的应用更需要通过高效冷却装置满足其散热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发动机冷却结构,以有利于提高发动机的冷却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发动机冷却结构,包括设于发动机缸体中的缸体主体水套,以及设于所述缸体主体水套中的水套隔板,其中,
所述水套隔板具有均呈环状的横向隔板和侧面隔热板;
所述横向隔板将所述缸体主体水套分隔为上层水套和下层水套;
所述侧面隔热板贴合于所述上层水套的靠近于所述发动机缸体外侧的内壁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横向隔板位于活塞行程的1/4处,或者,所述横向隔板靠近所述活塞行程的1/4处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发动机缸体中分别设有与所述上层水套相连的进水口,以及与所述下层水套相连的出水口;所述横向隔板上设有连通所述上层水套与所述下层水套的连通口。
进一步的,所述横向隔板位于活塞行程的1/4处,或者,所述横向隔板靠近所述活塞行程的1/4处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水套隔板上设有上层隔断;
所述上层隔断位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连通口之间;以及,
所述上层隔断用于隔断所述上层水套,以使进入所述上层水套的冷却液沿所述上层水套单向流动。
进一步的,所述水套隔板上设有下层隔断;
所述下层隔断相邻于所述连通口布置;以及,
所述下层隔断形成对所述下层水套的部分隔断。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发动机缸体的排气侧;
所述上层隔断限定所述冷却液由所述发动机缸体的排气侧流向进气侧;以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5467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拖鞋表面涂漆移印装置
- 下一篇:一种无损织物扩张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