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排气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1237598.8 | 申请日: | 2021-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68418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王大祥;唐万福;奚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必修福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3/00 | 分类号: | F01N13/00;F01N3/08;F01N9/00;F01N3/28;F02M26/3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112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排气 处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排气处理系统,用于对发动机的排气进行脱硝处理,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系统,所述第一系统包括:尾气脱硝处理系统,能在第一预定温度条件下,对所述排气中的氮氧化物进行去除或减少;和脱硝处理装置,能在第二预定温度条件下,对所述排气中的氮氧化物进行去除或减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排气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无论是工业领域还是机动车污染控制领域,脱硝(主要是指NOx的减排)都是重要的课题。对于柴油车和稀燃汽油车,有两大主要排放污染物:颗粒物和 NOx。
工业领域以及内燃机领域,为使燃料燃烧更充分以提高燃料的能量利用效率,降低能耗,一般都会采用稀燃的方式进行燃烧。也就是说,燃烧过程一般是在氧气(空气)过剩的情况下进行的,称之为稀燃。稀燃情况下,如何能在氧气过剩条件下,低能耗、高效除去(净化)排气(尾气)中的NOx,是目前脱硝的难点和热点所在。
目前常用的稀燃脱硝方法主要包括:选择性催化还原(如目前常用的 NH3-SCR)、非选择性催化还原NSCR(完全通过气相NH3-NOx反应脱硝,能耗高效率低)、NOx吸附-存储(催化)还原LNT、直接催化分解,以及氧化-吸收等方法。其中LNT和催化分解的方法离工业化应用尚有一定距离。而NSCR由于需要 900℃以上的高温、NH3消耗量过大且效率较低,并不适合于柴油车、稀燃汽油机等移动法染源的脱硝。
目前车用的SCR方法,主要是基于热(高温)催化原理,大致概括为以下主要过程:先以前置的氧化催化剂(DOC),把排气中的NO等低价态的氮氧化物部分或全部氧化成NO2或至更高价态的NOx。然后向排气中喷入尿素水溶液,水解产生NH3,再在SCR催化剂表面与高价态的NOx反应氧化还原反应:NH3被高价态的NOx氧化成N2和H2O,而高价态的NOx被还原成N2和H2O。反应效率和反应的选择性,主要取决于催化剂的优劣及反应条件(温度、流速及氨氮比)控制的好坏。其中反应的选择性包括对参加到反应过程中的反应物的选择,如只有NOx和NH3发生反应,而O2和NH3不发生反应;以及对产物的选择,如NOx被全部还原成N2,而不是被还原成中间价态的氮氧化物如NO或N2O等;还有就是过量的NH3逃逸问题。实际工作中,其实是很难确保排气中大量存在的O2(一般为%级,而NOx只是PPm级)不会消耗NH3;也很难确保NH3不逃逸。
最主要的是目前的NH3-SCR是基于热催化原理,只有在达到一定反应温度 (一般在250℃以上)反应才会进行。由于目前的车用SCR技术路线,一般都需要在SCR催化剂之前加DOC,更多情况下,也会在SCR之前加DPF以过滤颗粒,从而防止颗粒堵塞SCR。同时SCR催化剂之前还需要安装复杂的尿素水溶液喷射装置。因此SCR催化剂一般很难装成紧耦合型,即一般离发动机排气口较远。冷起动时,需要一定的运行时间才能达到SCR催化剂的起燃温度。而这之前,SCR 对NOx排放是没有作用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发动机排气处理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排气处理系统,用于对发动机的排气进行脱硝处理,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系统,所述第一系统包括尾气脱硝处理系统和脱硝处理装置:尾气脱硝处理系统,能在第一预定温度条件下,对排气中的氮氧化物进行去除或减少;和脱硝处理装置,能在第二预定温度条件下,对排气中的氮氧化物进行去除或减少。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排气处理系统,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一预定温度条件为150-450℃,优选地,第一预定温度条件为160-300℃,更优选 200-300℃;和/或第二预定温度条件为30-120℃,优选地,第二预定温度条件为 -20-80℃,更优选的为-10-4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排气处理系统,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尾气脱硝处理系统和脱硝处理装置串联工作或其中一个单独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必修福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必修福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2375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手回套针帽的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滚压式角钢校直压平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