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废气再循环装置、发动机和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120446444.3 | 申请日: | 2021-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578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卢长海;王松;张晶明;金田喜;张延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6/17 | 分类号: | F02M26/17;F02M26/2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熊永强 |
地址: | 518118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发动机 废气 再循环 装置 车辆 | ||
本申请公开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废气再循环装置、发动机和车辆,其包括冷却器、出气管、进气歧管和排气尾管;所述出气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冷却器相连;所述进气歧管与所述出气管的第二端连通;所述排气尾管与所述冷却器相连;所述出气管的第二端的所在位置在竖直方向高于所述出气管的第一端的所在位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发动机的废气再循环装置,利用进气歧管接收废气,利用排气尾管排出用于发动机的废气再循环装置中的冷凝水,减少冷凝水由进气歧管排入到发动机的气缸体或/和燃烧室内以提高发动机的工作性能及工作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废气再循环装置、发动机和车辆。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用于发动机的废气再循环装置排出的高温废气与进气歧管的空气混合后容易产生冷凝水,且EGR排气方向是朝下连接进气歧管,这使得冷凝水容易进入进气歧管,当冷凝水经进气歧管内壁流入气缸体内,会与曲轴箱通风过来的机油混合乳化,影响发动机进气,且当冷凝水进入燃烧室后,由于水是不可以压缩的,会使连杆弯曲。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提供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废气再循环装置、发动机和车辆,使用于发动机的废气再循环装置中冷凝水从排气尾管中排出,减少用于发动机的废气再循环装置中冷凝水由进气歧管进入发动机中的气缸或/和燃烧室中。
第一方面,所述用于发动机的废气再循环装置包括:
冷却器;
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冷却器相连;
进气歧管,所述进气歧管与所述出气管的第二端连通;
排气尾管,所述排气尾管与所述冷却器相连;
所述出气管的第二端的所在位置在竖直方向高于所述出气管的第一端的所在位置,所述冷却器的所在位置在竖直方向高于所述排气尾管的所在位置,以使得当通过用于发动机的废气再循环装置排出废气时,冷凝在进气歧管中的冷凝水先后经过所述出气管、所述冷却器和所述排气尾管排出至所述用于发动机的废气再循环装置外。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出气管的靠近所述第二端的部分在竖直方向高于所述出气管的靠近所述第一端的部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冷却器还设置有用于控制出气管与所述冷却器连通情况的EGR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出气管的第二端与所述进气歧管通过第一法兰相连,所述第一法兰为平法兰结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出气管的第二端具有伸入所述进气歧管中的出气结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出气结构为烟囱型出气结构、斜切型出气结构和打孔型出气结构中的一种;
所述烟囱型出气结构包括具有第一空腔的第一柱体,所述第一柱体的侧身设置有两个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的烟囱口,两个所述烟囱口相对设置;
所述斜切型出气结构包括具有第二空腔的第二柱体,所述第二柱体具有斜切端面,所述斜切端面与所述第二柱体的轴线形成的夹角为锐角,所述斜切端面处于所述第二柱体中远离所述排气尾管的一端;
所述打孔型出气结构包括具有第三空腔的第三柱体,所述第三柱体的侧身具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三空腔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于发动机的废气再循环装置还包括进水管组件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组件通过所述冷却器与所述出水管相连,所述进水管组件、所述冷却器与所述出水管形成水流通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进水管组件包括进水管合件和进水软管,所述进水软管的第一端通过第二法兰与所述进水管合件相连,所述进水软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冷却器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4464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