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后取力结构及发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2120017975.0 | 申请日: | 2021-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889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高田田;宁大伟;徐胜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23 | 分类号: | F16H57/023;F16H57/029;F16H57/021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后取力 结构 发动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后取力结构及发动机,涉及发动机后取力结构技术领域。该后取力结构包括外壳、传动轴、齿轮和输出法兰,传动轴转动穿设于外壳内;齿轮设置于外壳一侧且与传动轴传动连接;输出法兰设置于外壳另一侧,输出法兰与传动轴一体连接。该后取力结构的输出法兰与传动轴连为一体,相比于现有技术中输出法兰通过花键与传动轴连接,能够减弱扭矩传输过程中的输出法兰径向振动的幅度,降低后取力结构漏油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后取力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后取力结构及发动机。
背景技术
后取力结构是发动机输出的媒介,是一种齿轮传动装置,通过法兰和传动轴将发动机的扭矩传递到工作机上。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的后取力结构总成中,传动轴与驱动齿轮一体设置,通过花键与输出法兰连接,输出法兰通过油封与后取力结构壳体实现密封。但是后取力结构后端的连接结构会导致输出法兰的跳动大,油封唇口跟随性较差,造成油封与输出法兰的接触处漏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取力结构及发动机,能够降低输出法兰输出扭矩过程中的跳动度,改善后取力结构的漏油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后取力结构,其中包括:
外壳;
传动轴,所述传动轴转动穿设于所述外壳内;
齿轮,所述齿轮设置于所述外壳一侧且与所述传动轴传动连接;
输出法兰,所述输出法兰设置于所述外壳另一侧,所述输出法兰与所述传动轴一体连接。
可选地,所述后取力结构还包括油封,所述油封套设于所述传动轴且位于所述传动轴和所述外壳之间,所述油封与所述外壳过盈配合。
可选地,所述后取力结构还包括防尘罩,所述防尘罩套设于所述传动轴且位于所述油封外侧,所述防尘罩能够将所述油封封闭。
可选地,所述后取力结构还包括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套设于所述传动轴且位于所述传动轴和所述外壳之间,所述第一轴承沿所述传动轴的轴线方向与所述齿轮抵接,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与所述外壳过盈配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轴承为圆柱滚子轴承。
可选地,所述后取力结构还包括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套设于所述传动轴且位于所述传动轴和所述外壳之间,所述第二轴承沿所述传动轴的轴线方向与所述第一轴承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与所述外壳过盈配合。
可选地,所述第二轴承为深沟球轴承。
可选地,所述后取力结构还包括隔环,所述隔环套设于所述传动轴且所述隔环沿轴线方向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抵接。
可选地,所述后取力结构还包括压板和穿设于所述压板的紧固件,所述齿轮通过所述紧固件与所述传动轴连接,所述压板位于所述紧固件和所述齿轮之间。
一种发动机,其中包括上述的后取力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取力结构,输出法兰与传动轴连为一体,相比于现有技术中输出法兰通过花键与传动轴连接,能够减弱扭矩传输过程中的输出法兰径向振动的幅度,降低后取力结构漏油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取力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外壳;2-传动轴;3-齿轮;4-输出法兰;5-油封;6-防尘罩;7-第一轴承;8-第二轴承;9-隔环;10-紧固件;11-压板;12-第一挡圈。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179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