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提高线锯热导率与导电率的新型制备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1653815.6 | 申请日: | 202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459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发明(设计)人: | 李易凌;叶琴;朱玉祥;廖磊华;郑坤坤;王鑫;姜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原轼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37/04 | 分类号: | B21C37/04;C22C27/04;C25D3/12;C25D3/38;C25D15/00;C25D5/14;C25D7/06;B28D5/04;H01B1/02;H01B7/42 |
代理公司: | 江苏德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583 | 代理人: | 崔娟 |
地址: | 212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线锯热导率 导电 新型 制备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提高线锯热导率与导电率的新型制备工艺,芯线采用钨‑铼‑X合金,通过调整成分、拉拔温度及镀层工艺,使强度、镀层厚度及颗粒密度达到最优组合,切割良率最高可提升至98.5%、断线率可降至0.56%,同时具备生产效率高、制造过程稳定、可规模化量产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提高线锯热导率与导电率的新型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线锯切割技术因具有高效率、低损耗等优势,逐渐取代了传统内外圆及砂浆切割技术,成为半导体硅片、蓝宝石等硬脆材料的主流切割工艺。切割线锯朝着高强度、高切割力、细线化的方向发展。目前广泛使用的高碳钢丝存在加工极限低、韧塑性差、导热性差等问题,导致成品线锯性能较差,且生产高碳钢丝所用的原材料盘条的生产技术已被垄断,目前无法低成本的生产。
钨具有高弹性模量、高导电性等优点,加工极限高,具备高强度及较好的韧塑性,电镀过程中镀层沉积快,颗粒分布均匀,切割力相比于碳钢有较大提升。与传统高碳钢丝相比,钨合金丝具备优良的导热性能,有利于降低断线风险。
但小线径的金刚石线锯的生产工艺中,目前的制作工艺仍不成熟,没有较好的生产工艺流程,所以目前的重点研发方向在于:解决现有芯线细线化程度低、韧性差、切割力差、断线率高、产品质量差、加工成本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热导率与导电率的线锯其该种线锯的制备工艺。
一种新型金刚石线锯,包括芯线和镶嵌有硬质颗粒的金属层,芯线成分中含铼3wt%,含钴或镍或钼0.5~1wt%,其余为钨;所述芯线采用中温+低温拉拔技术拉拔至50μm以下;所述金属层由纯铜层和纯镍层组成,总厚度为1~ 2.5μm,其中底层为纯铜层,厚度为0.1~0.3μm,其余为表层纯镍层;所述金属层中镶嵌的硬质颗粒密度为100~140颗/mm。
芯线热导率高于120W/(m·K),线锯成品热导率高于80W/(m·K);
该种金刚石线锯的制备工艺中,主要包括金属元素及含量控制、拉拔工艺控制、颗粒密度控制、以及镀层工艺控制;
S1、金属元素及含量控制:
芯线的原料配比中;铼的含量为3wt%;钴、镍、钼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的含量为0.5~1wt%,其余为钨;
S2、拉拔工艺控制:
通过若干次粗拉拔以及若干次细拉拔控制芯线的线径以及均匀性;
S3、颗粒密度控制:
通过固结颗粒,使金属层中镶嵌的硬质颗粒的密度为100~140颗/mm,其中金属层位于芯线的表层;
S4、镀层工艺控制:在芯线的表层依次进行电镀铜、预镀镍层以及加厚镀镍的工艺流程,其中固结颗粒位于预镀镍层和加厚镀镍两步之间。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母线制备:按照芯线成分配比,将原料进行混合,混粉时间为25-35min,混粉后的平均粒径为4.5-6.5μm,完成混粉后装入钢制模具中进行热挤压成型,制备得到合金棒材;
(2)热挤压:对合金棒材进行热挤压,挤压时料温为1000-1100℃,模具温度为400℃,挤压后的棒料直径为合金棒材直径的1/5-1/3;
(3)旋锻加工:旋锻温度为1570±30℃,旋锻道次为10-15次,每道次的压缩量为0.5-2mm,总变形量为93%-94%,旋锻后的直径为旋锻前直径的 1/5-1/3;
(4)第一次粗拉拔:将直径拉拔至第一次粗拉拔前直径的1/3-1/2,拉拔温度为700℃,拉拔道次为8-12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原轼新型材料有限公司,未经镇江原轼新型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538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