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提高线锯热导率与导电率的新型制备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1653815.6 | 申请日: | 202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459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发明(设计)人: | 李易凌;叶琴;朱玉祥;廖磊华;郑坤坤;王鑫;姜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原轼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37/04 | 分类号: | B21C37/04;C22C27/04;C25D3/12;C25D3/38;C25D15/00;C25D5/14;C25D7/06;B28D5/04;H01B1/02;H01B7/42 |
代理公司: | 江苏德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583 | 代理人: | 崔娟 |
地址: | 212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线锯热导率 导电 新型 制备 工艺 | ||
1.一种可提高线锯热导率与导电率的新型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元素及含量控制、拉拔工艺控制、颗粒密度控制、以及镀层工艺控制;
S1、金属元素及含量控制:
芯线的原料配比中;铼的含量为3wt%;钴、镍、钼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的含量为0.5~1wt%,其余为钨;
S2、拉拔工艺控制:
通过若干次粗拉拔以及若干次细拉拔控制芯线的线径以及均匀性;
S3、颗粒密度控制:
通过固结颗粒,使金属层中镶嵌的硬质颗粒的密度为100~140颗/mm,其中金属层位于芯线的表层;
S4、镀层工艺控制:在芯线的表层依次进行电镀铜、预镀镍层以及加厚镀镍的工艺流程,其中固结颗粒位于预镀镍层和加厚镀镍两步之间;
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母线制备:按照芯线成分配比,将原料进行混合,混粉时间为25-35min,混粉后的平均粒径为4.5-6.5μm,完成混粉后装入钢制模具中进行热挤压成型,制备得到合金棒材;
(2)热挤压:对合金棒材进行热挤压,挤压时料温为1000-1100℃,模具温度为400℃,挤压后的棒料直径为合金棒材直径的1/5-1/3;
(3)旋锻加工:旋锻温度为1570±30℃,旋锻道次为10-15次,每道次的压缩量为0.5-2mm,总变形量为93%-94%,旋锻后的直径为旋锻前直径的1/5-1/3;
(4)第一次粗拉拔:将直径拉拔至第一次粗拉拔前直径的1/3-1/2,拉拔温度为700℃,拉拔道次为8-12次;
(5)第二次粗拉拔:将直径拉拔至第二次粗拉拔前直径的1/3-1/2,拉拔温度为650℃,拉拔道次为8-12次;
(6)第三次粗拉拔:将直径拉拔至第三次粗拉拔前直径的1/2-2/3,拉拔温度为600℃,拉拔道次为8-12次;第三次粗拉拔后,芯线直径小于0.6mm;
(7)第一次细拉拔:拉拔道次为30道次,道次变形量为10%,温度为400℃;
(8)第二次细拉拔:拉拔道次为15-30道次,道次变形量为10%,温度为300℃;
(9)酸洗;
(10)碱洗;
(11)电镀铜;将经酸洗与碱洗的芯线,放置于镀液中,并在表层形成0.1-0.3μm厚度的铜层;
(12)预镀镍层;在铜层的表面进行镀镍;
(13)固结颗粒;在镍层以及铜层中,嵌入硬质颗粒,硬质颗粒的密度为100-140颗/mm;
(14)加厚镀镍;固结颗粒之后,在预镀的镍层表面进行第二次镀镍;
(15)水洗;
(16)烘干,烘干后的产品芯线热导率高于120W/(m·K),线锯成品热导率高于80W/(m·K)。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提高线锯热导率与导电率的新型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硬质颗粒为金刚石颗粒,平均粒径为4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提高线锯热导率与导电率的新型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其中热等静压成型的温度为1100-13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提高线锯热导率与导电率的新型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电镀铜中具体的参数为:180~220g/L硫酸铜,50~70g/L硫酸,温度为50℃,电流密度为8~10A/dm2,处理时间为2~5s,镀层厚度为0.1~0.3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提高线锯热导率与导电率的新型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固结颗粒中的具体参数为:500~550g/L氨基磺酸镍,15~18g/L氯化镍,40~42g/L硼酸,温度为50℃,PH值为3.5~4,电流密度为10~15A/dm2,处理时间为30~45s,颗粒密度为100~140颗/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提高线锯热导率与导电率的新型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加厚镀镍的参数为:650~700g/L氨基磺酸镍,15~18g/L氯化镍,40~42g/L硼酸,温度为50℃,PH值为3.5~4,电流密度为12~15A/dm2,处理时间为50~65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原轼新型材料有限公司,未经镇江原轼新型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5381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