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镀金刚线酸洗、除油分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20784.4 | 申请日: | 2021-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320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龚志刚;龚洋;李阳;周家美;英成才;李志涛;袁洪峰;于海涛;王金部;周泽宇;龚星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山田新材科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15/00 | 分类号: | C25D15/00;C25D7/06;C25D5/34;C25D3/12;C25D21/14;C23G3/02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马雁 |
地址: | 2767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镀 金刚 酸洗 分析 设备 | ||
1.一种电镀金刚线酸洗、除油分析设备,包括架体(201),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201)上设有除油装置、酸洗装置、氨基磺酸加药装置、镍添加剂加药装置和硼酸加药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镀金刚线酸洗、除油分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油装置包括除油分析控制器(202)、除油取样泵(204)、除油标样泵(205)、第一过滤装置(206)、第一流量开关(207)、第一感应式电导率电极(208)和NaOH标样瓶(216),所述除油母槽(242)通过第一流量开关(207)与第一感应式电导率电极(208)连接,第一感应式电导率电极(208)还分别与除油分析控制器(202)、除油取样泵(204)和除油标样泵(205)连接,所述除油取样泵(204)通过第一过滤装置(206)与除油母槽(242)连接,除油标样泵(205)还与NaOH标样瓶(216)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镀金刚线酸洗、除油分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洗装置包括酸洗分析控制器(203)、酸洗取样泵(209)、酸洗标样泵(210)、第二流量开关(211)、第二过滤装置(212)、第二感应式电导率电极(213)和氨基磺酸标样瓶(217),所述酸洗母槽(243)通过第二流量开关(211)与第二感应式电导率电极(213)连接,第二感应式电导率电极(213)还分别与酸洗分析控制器(203)、酸洗取样泵(209)和酸洗标样泵(210)连接,所述酸洗取样泵(209)通过第二过滤装置(212)与酸洗母槽(243)连接,酸洗标样泵(210)还与氨基磺酸标样瓶(217)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镀金刚线酸洗、除油分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201)的侧边设有第一电磁阀(214)和第二电磁阀(215),所述除油取样泵(204)还通过第一电磁阀(214)与纯水管路连接,酸洗取样泵(209)还通过第二电磁阀(215)与纯水管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镀金刚线酸洗、除油分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基磺酸加药装置包括氨基磺酸加药箱(229)、酸洗槽氨基磺酸加药泵(218)、预镀镍槽氨基磺酸加药泵(219)、上砂槽氨基磺酸加药泵(220)和厚镍槽氨基磺酸加药泵(221),所述氨基磺酸加药箱(229)通过PVC管分别与酸洗槽氨基磺酸加药泵(218)、预镀镍槽氨基磺酸加药泵(219)、上砂槽氨基磺酸加药泵(220)和厚镍槽氨基磺酸加药泵(221)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镀金刚线酸洗、除油分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镍添加剂加药装置包括镍添加剂加药箱(230)、预镀镍槽镍添加剂加药泵(222)、上砂槽镍添加剂加药泵(223)和厚镍槽镍添加剂加药泵(224),镍添加剂加药箱(230)通过PVC管分别与预镀镍槽镍添加剂加药泵(222)、上砂槽镍添加剂加药泵(223)和厚镍槽镍添加剂加药泵(224)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镀金刚线酸洗、除油分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硼酸加药装置包括硼酸加药箱(231)、预镀镍槽硼酸加药泵(225)、上砂槽硼酸加药泵(226)和厚镍槽硼酸加药泵(227),硼酸加药箱(231)通过PVC管分别与预镀镍槽硼酸加药泵(225)、上砂槽硼酸加药泵(226)和厚镍槽硼酸加药泵(227)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镀金刚线酸洗、除油分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201)的侧边还设有预镀镍槽硼酸加药冲洗阀(236)、上砂槽硼酸加药冲洗阀(237)和厚镍槽硼酸加药冲洗阀(238),所述预镀镍槽硼酸加药泵(225)通过预镀镍槽硼酸加药冲洗阀(236)与纯水管路连接,上砂槽硼酸加药泵(226)通过上砂槽硼酸加药冲洗阀(237)与纯水管路连接,厚镍槽硼酸加药泵(227)通过厚镍槽硼酸加药冲洗阀(238)与纯水管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山田新材科研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山田新材科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2078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