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植被分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19230.5 | 申请日: | 2021-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173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申朝永;吕一兵;周道琴;胡利利;张斌;郑云钊;杨思圆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华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3/90 | 分类号: | G01S13/9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涂凤琴 |
地址: | 550000 贵州省贵阳市国家高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植被 分类 方法 | ||
1.一种植被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利用飞机对待测区域进行往返十字交叉飞行,以采集所述待测区域的全极化数据;其中,所述飞机的侧腹部设置有多波段全极化合成孔径SAR双天线;
提取所述待测区域的全极化数据中的微波反射特征参数,得到待测区域的微波反射特征参数;
根据所述待测区域的微波反射特征参数对所述待测区域的植被进行一次分类;
计算所述待测区域的植被高度,并根据所述待测区域的植被高度对所述待测区域的植被进行二次分类,得到最终的所述待测区域的植被类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波段包括:KU波段、X波段、C波段、L波段、S波段和P波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所述待测区域的全极化数据中的微波反射特征参数,包括:
利用极化分解技术,获取所述待测区域的全极化数据中的极化特征参数,得到所述待测区域的微波反射特征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待测区域的微波反射特征参数对所述待测区域的植被进行一次分类,包括:
将所述待测区域的微波反射特征参数与预设数据库中每种已知植被类别的微波反射特征参数进行对比,获取进行一次分类后的所述待测区域的植被类别。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所述待测区域的植被高度,包括:
对不同波段的所述待测区域的全极化数据进行差分干涉InSAR解算,获取所述待测区域每个植被的表层高度和所述待测区域每个植被所在地表的三维高度;
利用所述待测区域每个植被的表层高度和所述待测区域每个植被所在地表的三维高度,计算所述待测区域的植被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待测区域每个植被的表层高度和所述待测区域每个植被所在地表的三维高度,计算所述待测区域的植被高度,包括:
按下式计算所述待测区域第i个植被的株高hi:
hi=Hi-Di
上式中,i∈[1,n],n为所述待测区域的植被总数量;Hi为所述待测区域第i个植被的表层高度,Di为所述待测区域第i个植被所在地表的三维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待测区域的植被高度对所述待测区域的植被进行二次分类,包括:
基于进行一次分类后的所述待测区域的植被类别,将所述待测区域的植被高度与预设数据库中和所述待测区域的所在地区和所处季节相同的每种已知植被类别的高度特征进行对比,获取进行二次分类后的所述待测区域的植被类别,即最终的所述待测区域的植被类别。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数据库包括:每种已知植被类别的微波反射特征参数和每种已知植被类别不同生长季的高度特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数据库建立过程,包括:
利用飞机对试验区域每种已知植被类别进行往返十字交叉飞行,以采集每种已知植被类别的全极化数据,其中,所述飞机的侧腹部设置有多波段全极化合成孔径SAR双天线;
利用极化分解技术,获取每种已知植被类别的双天线全极化数据中的极化特征参数;
计算每种已知植被类别的全极化数据中的极化特征参数的平均值,令每种已知植被类别的全极化数据中的极化特征参数的平均值为每种已知植被类别的微波反射特征参数;
量取试验区域中不同生长季的每种已知植被类别的高度,得到每种已知植被类别不同生长季的高度特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华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贵州华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1923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