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活塞发动机用挡油组件、油路组件及活塞发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26229.0 | 申请日: | 2021-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171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沈秀利;刘久美;李桃;赵林;贺岗;魏江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39/14 | 分类号: | F02B39/14 |
代理公司: | 长沙智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1 | 代理人: | 刘宏 |
地址: | 412002***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塞 发动机 用挡油 组件 油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活塞发动机用挡油组件,首先通过第一结构构造对从中机匣背板上的通气结构进入的滑油蒸汽进行阻挡并冷凝,尽可能的使可以通过固定盖进入叶轮封严组件的滑油蒸汽减少,进而有效避免滑油蒸汽通过叶轮封严组件后,滑油蒸汽被吸入气缸而导致气缸“气喘”,并减少滑油消耗量;同时,第二结构构造通过形成滑油蒸汽通道并引导滑油蒸汽沿到达后通气管最远距离的流道流动,进而延长滑油蒸汽流动到后通气管的流道,从而增加滑油蒸汽流动的时间,以使大部分的滑油蒸汽在流动过程中油气分离,使得液化后的滑油经回油孔回流至回油池,实现减少滑油消耗量。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活塞发动机用油路组件和活塞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设计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活塞发动机用挡油组件。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活塞发动机用挡油组件的活塞发动机用油路组件。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活塞发动机用油路组件的活塞发动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活塞发动机工作时,有部分燃气经过活塞涨圈的间隙从燃烧室漏入发动机机匣内,使发动机内腔的压力增高。如图1所示,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发动机的内腔,在各机匣之间的隔壁上均有通气孔,使各空腔的压力均衡;并在减速机匣和混合气收集器的上方装有发动机前、后通气管,使发动机内腔与大气相通。
现有的活塞发动机工作时,从汽化器进入的空气和燃油混合气被增压叶轮吸入混合气收集器内,经增压并充分混合后从增压叶轮出口流出,再经进气管和进气门进入气缸的燃烧室内燃烧做功。然而,滑油在发动机内飞溅,有一部分滑油由于高温而蒸发成为蒸汽,而有可能从各机匣之间的结合面漏出。且在混合气进气道内,由于增压叶轮的进口为负压,其比机匣内腔的压力低,因此滑油或滑油蒸汽会从其相邻的中机匣腔内通过混合气收集器壁和叶轮轴之间的间隙被吸入进气道内,并进入气缸内使电嘴渍油而引起发动机“气喘”。因此,为了防止中机匣腔内的滑油进入进气道,往往会采用叶轮封严组件,如图1所示,叶轮封严组件通过在叶轮轴穿过混合气收集器和扩压器壁的部位安装有2个钢衬套,每个钢衬套上有多个青铜涨圈,挡住滑油由机匣进入增压叶轮的通道。同时,2个钢衬套的涨圈之间的槽和孔通过安装在混合气收集器内的涨圈槽通气管和蘑菇形接头与大气相通。当发动机工作时,虽然增压叶轮内的负压仍然会传递入两个钢衬套的槽内,但由于两个槽与大气相通,使得机匣腔内和涨圈槽内的压差接近于零,因此可尽量避免从机匣中抽吸滑油。
但上述现有技术结构存在以下缺点:1、由于安装于混合气收集器上的后通气管的油雾分离效果差,当发动机工作时,从中机匣后半部的多处通气孔向后流出的部分高温滑油蒸汽会直接从混合气收集器的后通气管排出,进而造成大量的滑油消耗,导致发动机滑油消耗量超过技术指标要求。2、由于中机匣后半部和混合气收集器之间形成的腔体空间较大,会聚集大量的滑油蒸汽,即使在叶轮封严组件效果正常的情况下,由于滑油为气态,也比较容易经混合气收集器上的固定盖上的孔进入混合气收集器内,再经叶轮封严组件而被吸入进气道引起发动机“气喘”。同时,由于滑油进入气缸内参与燃烧,也会导致滑油消耗量偏上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活塞发动机用挡油组件、油路组件及活塞发动机,以解决现有的活塞发动机滑油消耗量大且易引发发动机“气喘”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活塞发动机用挡油组件,用于布设在中机匣背板与混合气收集器壁面围合形成的活动腔内,挡油组件包括用于将通过中机匣背板上的多个通气孔进入的滑油蒸汽进行冷凝并通过回油孔回流至回油池内的第一结构构造以及用于使通过中机匣背板上的多个通气孔进入的滑油蒸汽流动到后通气管的流路延长的第二结构构造,第一结构构造与第二结构构造为一体成型的整体结构或者为连接拼装构成的整体结构。
进一步地,挡油组件包括用于安装在活动腔内的固定盖上的弧形安装板、沿弧形安装板的径向方向向外延伸形成的弧形挡油板以及沿弧形安装板的轴向方向延伸形成的锥形安装板,锥形安装板处于弧形安装板和弧形挡油板之间,弧形安装板和弧形挡油板组合构成第一结构构造,弧形安装板、弧形挡油板以及锥形挡油板组合构成第二结构构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262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