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消声器、发动机及发电机组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37792.3 | 申请日: | 2021-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829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陶洪;罗代伦;刘威;余乾;孙玲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02 | 分类号: | F01N1/02;F01N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张子飞 |
地址: | 400052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声器 发动机 发电 机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声器、发动机及发电机组,包括机壳以及设置于机壳内的多个串联并用于吸收噪声的消声组件,所述机壳内分隔有若干个独立的腔室,各所述消声组件分散设于各个腔室内,以使得气体可在消声组件内与机壳腔室之间扩张或压缩以损耗气体能量,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发动机,该发动机中安装有上述消声器,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发电机组,该发电机组中安装有上述发动机。本发明通过多级消声组件配合多个独立腔室结构,极大的降低了排气噪音,优化了排气噪声音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消声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消声器、发动机及发电机组。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对发电机组噪音要求也越来越高,低噪音的排气消声器成为发电机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对于开架式发电机组,其不具有封闭式的外壳,要降低排气噪音,只能从消声器结构优化来实现。现有的消声器,通常是在壳体内设置一个扩散管达到消声目的,该结构的消声器难以满足开架式发电机组对噪音的需求。
因此,需要改进现有的消声器结构,以进一步提高消声器的降噪效果。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消声器、发动机及发电机组,发动机作为发电机组的动力部分,消声器作为发动机的消声结构,消声器内部分隔为多个腔室且配合多个降噪部件形成多重降噪结构,提高了消声器的降噪效果。
本发明的消声器,包括机壳以及设置于机壳内的多个串联并用于吸收噪声的消声组件,所述机壳内分隔有若干个独立的腔室,各所述消声组件分散设于各个腔室内,以使得气体可在消声组件内与机壳腔室之间扩张或压缩以损耗气体能量。通过多级消声组件配合多个独立腔室结构,极大的降低了排气噪音,优化了排气噪声音质。
进一步,各所述消声组件呈回转分布的方式设置于机壳内。利于增大废气的流通路径,同时在有效的机壳空间内分布更多个消声组件,利于提高消声器机壳的空间利用率,并且提高消声效果。
进一步,所述机壳中部设置有隔板并将机壳内分隔为一号腔室和二号腔室,所述消声组件设置有三组分别包括一号消声组件、二号消声组件和三号消声组件,所述一号消声组件设置于一号腔室内,一号消声组件的进气端与机壳上的进气口连接、出气端与二号腔室连通以将气流引导至二号腔室,所述二号消声组件设置于二号腔室内,二号消声组件的进气口与二号腔室内腔连通、出气口与一号腔室连通,所述三号消声组件设置于一号腔室内,所述三号消声组件的进气口与一号腔室内腔连通、出气口与机壳上的出气口连接。废气在进入消声器时,首先经过两级扩张,损失废气的部分能量,同时也可减小废气对消声器的冲击,而后进入二号腔室,废气从二号腔室流通到一号腔室时二号消声组件进一步扩张和压缩降低噪音能量后进入三号消声组件,废气进入三号消声组件后通过三号消声组件自身损耗能量,进一步降低噪音后排出。
进一步,所述一号消声组件包括一号谐振管和二号谐振管,所述二号谐振管内套于一号谐振管内,所述一号谐振管内壁与二号谐振管外壁之间形成封闭的一号谐振腔,所述二号谐振管管壁上设有多个使二号谐振管内腔与一号谐振腔连通的一号谐振气孔,所述二号谐振管的进气口与机壳上的进气口连接、出气口与二号腔室内腔连通。当废气进入二号谐振管内时,会通过一号谐振气孔进入一号谐振腔内,实现废气的一次扩张,随后废气经过二号谐振管的出气端流动至二号腔室内。
进一步,所述二号消声组件包括三号谐振管和四号谐振管,所述四号谐振管内套于三号谐振管内,所述三号谐振管内壁和四号谐振管外壁之间形成封闭的二号谐振腔,所述三号谐振管管壁上设有多个使二号腔室与三号谐振管连通的三号谐振气孔,所述四号谐振管上设有多个使二号谐振腔与四号谐振管内腔连通的四号谐振气孔,所述四号谐振管的一端作为出气端与一号腔室连通。二号腔室内的废气通过三号谐振气孔进入二号谐振腔内压缩碰撞损失能量后再经四号谐振气孔进入四号谐振管压缩碰撞后损耗能量,随后经过四号谐振管近端即出气端进入一号腔室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377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