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爆震监听器及其运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87972.2 | 申请日: | 2021-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391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李大东;许广伟;宋笑天;张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77/08 | 分类号: | F02B77/08;H02J7/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龙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3206 | 代理人: | 高媛 |
地址: | 150066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监听器 及其 运行 方法 | ||
一种发动机爆震监听器及其运行方法,属于发动机试验技术领域。发动机爆震监听器包括监听模块、第一爆震传感器、第二爆震传感器、四根双芯屏蔽线和ECU,第一爆震传感器和第二爆震传感器,均通过两根双芯屏蔽线同时连接ECU和监听模块,其中,第一爆震传感器和第二爆震传感器,用于在发动机发生爆震时,向ECU和监听模块发送爆震信号;ECU,用于对所述爆震信号进行处理;监听模块,用于将爆震信号加以缓冲、放大并分离出有效的爆震信号,进行播放。本发明的监听器能够有效抑制噪声,提高信噪比,充分过滤无效的音频信号,实现低噪声、高清晰度的发动机爆震监听,能够有效降低听觉疲劳,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爆震监听器及其运行方法,属于发动机试验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发动机爆震也称爆燃,是一种非正常的燃烧过程,严重的爆震极易造成发动机损坏,爆震的中心频率范围在5kHz~15kHz频段,处于人耳可闻的声频范围,在发动机试验过程中,工程师及试验人员需要对发动机爆震进行监听以便于及时调整标定数据,避免发动机发生损坏。目前爆震进行监听会采取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使用铜管连接到缸体的适当位置(靠近活塞运动的上止点),然后将铜管引入控制室来监听爆震,由于目前发动机的结构越来越紧凑,一般不会为爆震监听设计专用的连接位置,此方式又是硬连接,因此不易找到合适的装配位置,普遍存在干涉,装配困难等问题;第二种方式是使用发动机电喷系统之外的一个独立的爆震传感器,装配到缸体适宜位置上,然后连接到一个有源音箱上来放大监听爆震,这种方式同样不容易找到适合的装配位置,而且由于爆震传感器属于压电元件,输出阻抗很高,与普通的有源音箱的输入阻抗严重不匹配,有源音箱音频信号又是非平衡输入形式,非常容易通过连接导线引入干扰,所以信噪比较差;另外由于爆震信号的频段是在5KHz以上,有源音箱的频响范围是20Hz-20KHz,通过爆震传感器传来的信号里面有很多发动机的其它无用噪声也被音箱放出来,容易引起听觉疲劳,所以设计发明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发动机爆震监听器,非常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发动机爆震监听器及其运行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发动机爆震监听器,所述发动机爆震监听器包括监听模块、第一爆震传感器、第二爆震传感器、四根双芯屏蔽线和ECU,所述第一爆震传感器和第二爆震传感器,均通过两根双芯屏蔽线同时连接所述ECU和监听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爆震传感器和第二爆震传感器,用于在发动机发生爆震时,向所述ECU和监听模块发送爆震信号;
所述ECU,用于对所述爆震信号进行处理;
所述监听模块,用于将爆震信号加以缓冲、放大并分离出有效的爆震信号,进行播放。
进一步的是,四根双芯屏蔽线的屏蔽层均接地至GND。
进一步的是,监听模块包括第一路差分输入-缓冲电路、第二路差分输入-缓冲电路、混合-放大电路、二阶高通滤波电路和功率放大模块,第一爆震传感器和第二爆震传感器分别通过一根双芯屏蔽线连接第一路差分输入-缓冲电路和第二路差分输入-缓冲电路,第一路差分输入-缓冲电路和第二路差分输入-缓冲电路均连接混合-放大电路,混合-放大电路通过二阶高通滤波电路连接功率放大模块。
进一步的是,功率放大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扬声器和第二扬声器。
进一步的是,所述发动机爆震监听器还包括充电器,所述监听模块还包括充电控制模块、锂电池BT1、电池状态指示电路和电源切换开关,所述充电控制模块连接所述锂电池BT1,所述锂电池的正极和所述充电器的正极均连接所述电源切换开关的常闭、常开触点,所述电源切换开关的极点连接至所述功率放大模块内部的电源开关的Vin+端,功率放大模块内部的电源开关的ON端同时连接至监听器内部的所有电路及电池状态指示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879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