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低共熔溶剂提高全细胞制备D-阿洛酮糖催化效率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06624.8 | 申请日: | 2021-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015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陈小燕;余强;张宇;袁振宏;王忠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P19/24 | 分类号: | C12P19/24;C12P19/02;C12N9/90;C12N1/21;C12R1/19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朱双;莫瑶江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低共熔 溶剂 提高 细胞 制备 阿洛酮糖 催化 效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低共熔溶剂提高全细胞制备D‑阿洛酮糖催化效率的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表达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基因DPE和木糖异构酶基因XYLA的大肠杆菌BL21/DPE‑XYLA全细胞为催化剂催化D‑葡萄糖制备D‑阿洛酮糖的方法,并辅以含有氯化胆碱为组成之一、以甘油、尿素、乙二醇为第二组成部分的低共熔溶剂/磷酸缓冲液体系,大大提高了D‑阿洛酮糖得率。本发明的利用低共熔溶剂的方法对提高全细胞制备D‑阿洛酮糖催化效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催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低共熔溶剂提高全细胞制备D-阿洛酮糖催化效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稀有糖是指在自然界存在但含量极少的一类单糖及其衍生物,其在膳食、保健、医药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D-阿洛酮糖,为果糖C-3异构体,是一类重要的稀有糖,其甜度是蔗糖的70%,而热量仅为后者的0.3%,是蔗糖的良好替代品。动物实验证明D-阿洛酮糖具有独特的营养学和生理学功能,包括1)能降低血糖,可作为II型糖尿病人的辅助治疗剂、膳食补充剂和甜味剂;2)能降低血脂,减少脂肪合成酶活性,抑制腹腔内脂肪堆积等。D-阿洛酮糖具有独特的营养学和生理学功能,2011年被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为GRAS(一般认为安全,Generally Recognized as Safe)食品,允许应用于医药制剂、食品、膳食补充剂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及优良的应用价值。
生物法催化制备D-阿洛酮糖具有反应条件温和、能耗低、选择性高等优点。DPE可催化D-果糖与D-阿洛酮糖的C3位羟基的差向异构反应,目前常被用于D-果糖为底物制备D-阿洛酮糖。已在多个微生物细胞,包括Rhodobacter sphaeroides SK011、Clostridiumcellulolyticum H10、Ruminococcus sp.、Clostridium scindens、Desmospora sp.、Doreasp.CAG317、Treponema primitia、Arthrobacter globiformis M30与Paenibacillussenegalensis等中发现DPE编码基因的存在,研究人员通过PCR方法克隆得到这些基因序列并将其在表达宿主中获得进行异源表达,以获得含有DPE重组蛋白的全细胞作用生物催化剂,用于催化D-果糖转化D-阿洛酮糖的制备。在该反应的前端加上XYLA催化以D-葡萄糖底物异构化为D-果糖的反应,形成双酶级联反应,并以更为常见的D-葡萄糖为底物制备D-阿洛酮糖,对于稀有糖的低成本制备提供一条可行性路径。
含有重组蛋白的全细胞催化制备D-阿洛酮糖的过程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等优点,然而,重组蛋白DPE与XYLA的细胞内表达涉及到底物主动运输过程,会导致催化剂与底物的接触延迟,此外,细胞优先利用D-葡萄糖底物进行生理代谢,导致底物损失与转化效率降低。加快细胞内的酶蛋白与D-葡萄糖的识别,将对促进全细胞催化反应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全细胞制备D-阿洛酮糖的催化体系中加入一定量低共熔溶剂,达到提高全细胞催化效率、提高D-葡萄糖的转化率,从而降低D-阿洛酮糖生产成本。低共熔溶剂是一类制备简单便宜、毒性低、溶解性好、环保安全的绿色溶剂,在催化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本发明的基于低共熔溶剂提高全细胞制备D-阿洛酮糖催化效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低共熔溶剂与相应缓冲液混合作为催化体系,加入表达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基因DPE和木糖异构酶基因XYLA的重组菌株作为催化剂,催化转化D-葡萄糖为D-阿洛酮糖。
优选,所述的低共熔溶剂为氯化胆碱/甘油、氯化胆碱/尿素、氯化胆碱/乙二醇、氯化胆碱/木糖、氯化胆碱/乙酰胺、氯化胆碱/乙醇和氯化胆碱/咪唑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066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箱装果蔬低温等离子体气流式冷杀菌生产线
- 下一篇:一种非充气轮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