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高液限土路基强度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52543.4 | 申请日: | 2021-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53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陈均平;董建树;龚杨;李德龙;刘光铭;张新林;赵晓飞;李继鑫;王滕武;张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三局集团广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21/00 | 分类号: | E01C21/00;E01C3/04;E01C19/3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专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93 | 代理人: | 张凤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北太路163***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高液限 土路 强度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高液限土路基强度的施工方法,在路基中增设片石夹层,所述片石夹层包括片石上层、土工格栅层和片石下层。所述路基的基底面上开挖有多条平行的纵向排水沟和多条平行的横向排水沟,将碎石填满纵向排水沟和横向排水沟,然后在基底面上填筑片石层。为减少路基不均匀沉降,本发明施工方法采用片石夹层+满夯补强施工技术,利用本施工方法能够在提高高液限土利用率,减少弃方的同时,减小高液限土填筑路堤的不均匀沉降;尤其是碎石排水沟+片石层的基底设计方案与填筑路堤中增设片石夹层的技术方案相结合的组合技术方案,大大提高了高液限土路基的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路基填筑施工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提高高液限土路基强度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高液限土在侏罗系火山岩及燕山期花岗岩区的坡残积土及全强风化岩中分布,在我国岭南潮湿地区,土质均为高液限土,每年4月至9月为本地区雨季,雨季相对较长,降雨频繁,每月平均降雨天数20天以上。在山间洼地、谷地、盆地走廊带及山间洼地路段分布有浅层软土,软土固结沉降对路堤填方的稳定性不利。软土分布较零散且埋深浅、厚度一般情况下不超过3m;当软土厚度大于12米时,称之为高填土路基。
高液限土的路基容易受外界气候影响湿度,在高液限土内部迁移出现不均匀沉降,如何在提高高液限土利用率减少弃方的同时,减小高液限土填筑路堤的不均匀沉降,提高高液限土路基的强度,是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提高高液限土路基强度的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提高高液限土路基强度的施工方法,在路基的填筑路堤中增设片石夹层,所述片石夹层包括片石上层、土工格栅层和片石下层。
进一步地,所述片石上层和片石下层的厚度为0.4m—0.6m,片石上层和片石下层中,粒径10cm~30cm的片石颗粒含量不小于80%。
进一步地,所述片石夹层的施工包括以下步骤:
A、点夯:在填筑路堤填筑到一定高度后,在路基填筑面上进行点夯施工;
B、满夯:点夯完成后,进行满夯补强;
C、片石下层铺设;
D、土工格栅层铺设;
E、片石上层铺设:利用推土机对位于土工格栅层上的片石进行摊铺。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A中,利用履带式起重机对夯锤起吊进行点夯,夯锤采用20t重圆形夯锤,直径1.2m,夯锤底面设置4个对称的与其顶面贯通的排气孔;点夯采用跳夯分2遍进行夯击,点夯自路基中线向两侧逐次推进的方式进行夯击,点夯的第1遍、第2遍夯点分别采用矩形布置,第1遍和第2遍叠合后的整体布局夯点为梅花型布置,夯击间距为6m。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A中,点夯的第1遍中,沿路基的边缘到路基的中心,分为第一排纵向夯点,第二排纵向夯点,第三排纵向夯点,以此类推;第一排纵向夯点采用1000KN*m能击,第二排纵向夯点采用2000KN*m能击,第三排以上的纵向夯点采用3000KN*m能击。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B中,利用履带式起重机对夯锤起吊进行满夯,夯锤采用12t重的圆形夯锤,直径2.0m,夯锤底面设置4个对称的与其顶面贯通的排气孔;满夯前先选出一个20×20m范围试夯,按夯点排列方式及距离,放出夯点及测量标高,根据夯击参数确定夯击遍数,以下遍夯沉值不大于5cm,来确定夯击遍数;满夯的夯点以正三角形排列,间距1.5m,夯锤落距为10米,夯击能拟采用1000KN*m,锤印重叠不小于50厘米,单点夯击锤数为3击,满夯自路基中线向两侧逐次推进的方式进行夯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三局集团广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三局集团广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525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