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细直径金刚石串珠的制备方法及涂敷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76710.7 | 申请日: | 2021-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592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黄国钦;黄有志;崔长彩;黄辉;徐仰立;徐西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侨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K3/06 | 分类号: | B23K3/06;B23K3/08;B23K1/20;B23K1/00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游学明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径 金刚石 串珠 制备 方法 敷设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细直径金刚石串珠的制备方法及涂敷设备,可以实现细直径金刚石串珠生产过程中钎料及金刚石颗粒涂敷的自动化。涂敷设备包括钎料涂敷总成,工位转换总成,金刚石涂敷总成。钎料涂敷总成包括:升降模板机构,圆管基体夹紧旋转机构,钎料定量移动挤出机构;工位转换总成包括工位转换支撑板机构,丝杠滑台模组机构;金刚石涂敷总成包括:震动筛网机构,筛网滑台机构,金刚石回收机构。本发明可生产不同直径的金刚石串珠,外径范围在2mm到10mm之间。本发明的一种制备细直径金刚石串珠的钎料和金刚石颗粒涂敷设备可以大大减少细直径串珠生产过程中的人力和物力,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刚石绳锯串珠制造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来实现金刚石串珠生产过程中对钎料和金刚石颗粒自动化间隔涂敷的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金刚石工具钎焊技术迅速发展,金刚石绳锯串珠作为一种刚柔结合的金刚石切割工具,其在石材切割,钢筋混凝土建筑的拆迁,石油开采平台的拆迁等方面都有着重大的作用。大直径金刚石绳锯切割过程中噪声大功耗高,石材利用率低,近些年金刚石绳锯朝着钎焊和细直径化发展。然而大多厂家涂敷钎料以及涂敷金刚石的过程都是通过手工,这样生产过程效率低下,涂敷均匀性效果差且串珠的质量无法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细直径金刚石串珠的钎料和金刚石颗粒涂敷设备,目的是提高金刚石绳锯串珠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制备细直径金刚石串珠的涂敷设备,包括一平台,所述的平台上设有钎料涂敷总成、金刚石涂敷总成和工位转换总成;其中,
所述工位转换总成包括工位转换支撑板和能够使工位转换支撑板在不同工位之间移动的丝杠滑台模组机构;
所述的钎料涂敷总成包括升降模板机构、圆管基体夹紧旋转机构和钎料定量移动挤出机构,其中,金刚石涂敷总成和钎料定量移动挤出机构均固定在平台上且距离平台上表面有一高度;所述的升降模板机构固定于平台上表面且位于钎料定量移动挤出机构的下方,圆管基体夹紧旋转机构设置于工位转换总成的工位转换支撑板上,从而能够随其滑动进行工位转换;
所述的圆管基体夹紧旋转机构包括竖直向上平行设置的左、右支撑板,其中,左、右支撑板顶端分别设有开口向上的圆管基体支撑板U型槽,每个支撑板的侧面分别设一定位气缸,定位气缸和一U型推块联动,U型推块的高度和U型槽相同,U型开口方向和运动方向均为水平方向,U型推块能够水平移动至U型槽以固定圆管基体;支撑板的一侧设有用于使圆管基体绕其轴线自转的旋转单元;
所述的升降模板机构包括一涂敷模板,所述涂敷模板上间隔设置的钎料涂敷区和非钎料涂敷区,钎料涂敷区内镶嵌有刮片结构,非钎料涂敷区为能够容纳圆管基体的U型槽结构;升降模板机构具有一高工位以及一低工位,高低工位通过升降气缸来实现,在所述的高工位,其与夹于两块支撑板顶端的圆管基体平齐。
优选地,所述的圆管基体夹紧旋转机构的自转单元包括在支撑板侧面设至的气缸夹夹头,气缸夹夹头设于气缸夹前轴承支座上,气缸夹前轴承支座和从动齿轮的轴固定,从而从动齿轮的旋转能够带动气缸夹夹头旋转,进而带动圆管基体的旋转;该从动齿轮和主动齿轮啮合,主动齿轮由圆管基体旋转电机带动。
优选地,钎料定量移动挤出机构包括钎料针筒,钎料针筒设置在钎料滑台移动机构上并可沿其左右移动,所述的钎料针筒通过钎料针筒通气管和一气压控制定量挤出机连接,钎料滑台移动机构和滑台驱动电机联动;钎料针筒旁还设有压紧气缸,压紧气缸通过压紧气缸通气管和通气电磁阀连接。
优选地,金刚石涂敷总成包括筛网滑台机构、震动筛网机构和金刚石回收机构,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侨大学,未经华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67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