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用颗粒物捕捉器的保护方法、发动机组件及车辆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096320.1 | 申请日: | 2021-0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804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 发明(设计)人: | 董光雷;杨春艳;褚国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2D41/02 | 分类号: | F02D4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张恺宁 |
| 地址: | 26100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颗粒 捕捉 保护 方法 组件 车辆 | ||
本发明涉及颗粒物捕捉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用颗粒物捕捉器的保护方法、发动机组件及车辆,该方法包括:当颗粒物捕捉器进行主动再生时,实时监控发动机的工况信息;根据监控的发动机的工况信息,当确定发动机处于突回怠速工况时,采取保护方案降低颗粒物捕捉器的内部温度。随着发动机的运行,颗粒物捕捉器会进行主动再生,同时实时监控发动机的工况信息,并根据该工况信息来判断发动机是否处于突回怠速工况,若此时发动机处于突回怠速工况,则采取保护方案来降低颗粒物捕捉器的内部温度。因此这种保护方法能够及时识别发动机的突回怠速工况,且能够防止颗粒物捕捉器内部因温度过高而造成损坏,有效起到了对颗粒物捕捉器的保护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颗粒物捕捉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发动机用颗粒物捕捉器的保护方法、发动机组件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发动机排放技术的升级,采用颗粒物捕捉器可以过滤掉尾气中大部分的碳烟等PM颗粒物,有效的减少PM排放,以满足排放法规要求。随着发动机运行时间增加,颗粒物捕捉器中的碳烟积聚重量也随之增加,导致排气背压升高,影响发动机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因此当碳烟积聚重量达到一定数量后,颗粒物捕捉器需要定期进行主动再生,再生过程中发动机通过缸内后喷或是尾管后喷柴油,柴油在氧化催化剂内氧化放热,产生高温,将碳烟高温氧化燃烧去除,恢复颗粒物捕捉器的功能。
现有技术中,在颗粒物捕捉器主动再生过程中,发动机会处于突回怠速(drop toidle,DTI)工况,即发动机从转速较高工况突然回到较低转速甚至怠速;此时颗粒物捕捉器内部的碳烟颗粒在富氧环境下快速氧化,短时间内会放出大量热量;由于此时经过颗粒物捕捉器的废气流量大幅度减少,废气散热量相应减少,会导致颗粒物捕捉器的内部温度急剧升高,严重影响颗粒物捕捉器可靠性;但是该状况是现有技术中必然存在的,无法避免。
因此,设计一种能够及时识别发动机的突回怠速工况、且能够保护颗粒物捕捉器不被高温损坏的方法成为了本领域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用颗粒物捕捉器的保护方法、发动机组件及车辆,上述发动机用颗粒物捕捉器的保护方法能够及时识别发动机的突回怠速工况,且能够防止颗粒物捕捉器内部因温度过高而造成损坏,有效起到了对颗粒物捕捉器的保护作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发动机用颗粒物捕捉器的保护方法,包括:当颗粒物捕捉器进行主动再生时,实时监控发动机的工况信息;根据监控的发动机的工况信息,当确定发动机处于突回怠速工况时,采取保护方案降低颗粒物捕捉器的内部温度。
本发明提供的发动机用颗粒物捕捉器的保护方法,随着发动机的运行,颗粒物捕捉器会进行主动再生,同时实时监控发动机的工况信息,并根据该工况信息来判断发动机是否处于突回怠速工况,若此时发动机处于突回怠速工况,则采取保护方案来降低颗粒物捕捉器的内部温度。
因此,这种保护方法能够及时识别发动机的突回怠速工况,且能够防止颗粒物捕捉器内部因温度过高而造成损坏,有效起到了对颗粒物捕捉器的保护作用。
可选地,实时监控发动机的工况信息的方法包括:实时采集发动机的转速信息、颗粒物捕捉器的前端温度信息和颗粒物捕捉器的后端温度信息;当发动机的转速满足第一条件,颗粒物捕捉器的前端温度和颗粒物捕捉器的后端温度满足第二条件,且颗粒物捕捉器的后端温度满足第三条件时,确定发动机处于突回怠速工况。
可选地,第一条件为:发动机的转速变化幅度以及转速变化时间均处于设定范围内,且发动机的当前转速低于设定转速值。
可选地,第二条件为:颗粒物捕捉器的前端温度和颗粒物捕捉器的后端温度的温度差值大于设定温差,且颗粒物捕捉器的后端温度大于颗粒物捕捉器的前端温度、颗粒物捕捉器的前端温度大于设定温度。
可选地,第三条件为:颗粒物捕捉器的后端温度处于单调上升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963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