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消声器及具有其的发动机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022291265.5 | 申请日: | 2020-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748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刘向东;马政梁;周冲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66 | 分类号: | F04D29/66;F02M35/12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孙燕娟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声器 具有 发动机 组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声器,壳体、内套、进气管和排气管,进气管和排气管设在壳体上,壳体内设有内套,内套和壳体之间形成多个消声腔,其中,至少一个消声腔与其它消声腔气密隔离。内套具有腔室隔板和框架管,框架管装设在腔室隔板中。内套一体成型,腔室隔板和壳体卡接在一起。腔室隔板包括第一环形隔板、第二环形隔板以及弧形板,第一环形隔板和第二环形隔板的一侧靠近另一侧远离,形成预定夹角,弧形板呈垂直角度焊接在第一环形隔板和第二环形隔板上。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发动机组件,包括发动机及安装在发动机出气口处的上述消声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消声器及具有其的发动机组件。
背景技术
涡轮增压发动机是目前乘用车的主流,与传统自吸式发动机相比,节能减排,增大动力,但随之而来的涡轮增压发动机高频噪声也成为各大主机厂面临比较棘手的难题。涡轮增压发动机噪声的特征:频率较高,频带较宽,单个消声器很难达到声学目标要求。根据增压器噪声传播方式,当前主流方式是在气流进增压器前端和气流出增压器口部设置宽频消声器,效果不佳,我们称之为压前消声器和压后消声器。
根据增压器噪声形成机理以及传播途径,压前消声器用来消除:
1.增压器whoose声:压气机叶片气体分离,而产生的紊流噪声。
2.增压器泄气声:泄气阀打开瞬间,高压侧气体往低压侧喷射而产生的流体噪声;
3.增压器废弃旁通阀敲击声:旁通阀开启瞬间,会产生阀门开启又闭合的现象,使阀片与阀门座之间产生敲击声。
压后消声器用来消除:
1.增压器同步噪声:由中间体的动不平衡量引起;
2.增压器次同步噪声:由中间体油膜形成不充分,造成的油膜振荡引起;
3.增压器超同步噪声:涡轮叶片高速切割空气的噪声。
压后宽频消声器,因增压器出口处的空间所限,不能设计较大体积,而消声器的消声能力主要与消音腔室的容积强烈相关;普通压后消声器因空间所限,腔体结构主要依靠多孔管和腔体;消声频带较窄,只能覆盖1500-3600Hz区间;消声能力较低,均值在10dB左右,难以达到目标要求。
前面的叙述在于提供一般的背景信息,并不一定构成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声器及具有其的发动机组件,利用腔室的容积与消声频带的正比例关系和设置密封腔室来提高整体消声能力。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消声器,包括:壳体、内套、进气管和排气管,所述进气管和所述排气管设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壳体内设有所述内套,所述内套和所述壳体之间形成多个消声腔,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消声腔与其它消声腔气密隔离。
进一步地,所述内套具有腔室隔板和框架管,所述框架管装设在所述腔室隔板中。
进一步地,所述内套一体成型,所述腔室隔板和所述壳体卡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腔室隔板包括第一环形隔板、第二环形隔板以及弧形板,所述第一环形隔板和所述第二环形隔板的一侧靠近另一侧远离,形成预定夹角,所述弧形板呈垂直角度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环形隔板和所述第二环形隔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管包括环形圈、外接口以及所述第一环形隔板和所述第二环形隔板的内圆,所述环形圈固定在所述弧形板的一端和所述第一环形隔板的内圆上,所述外接口固定在所述第二环形隔板的内圆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912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消防用集气罩
- 下一篇:一种便于调节进料速度的纺织加工用进料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