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集成发动机窜气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801077.6 | 申请日: | 2020-08-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744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 发明(设计)人: | 温拾平;高维进;刘勇;卢川;郑跃伟;唐燕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M13/04 | 分类号: | F01M13/04;F01M13/00;F01N13/10;F02F1/42 |
| 代理公司: | 南昌青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23 | 代理人: | 唐棉棉 |
| 地址: | 330001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成 发动机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集成发动机窜气结构,由缸盖、缸体和窜气通道组成,通过缸盖铸造窜气通道、缸盖底平面铸造窜气通道和缸体铸造窜气通道间的相互配合,实现缸盖集成排气歧管后,在发动机排气侧有限空间内布置出合理、高效的窜气通道。本实用新型结构在缸盖集成排气歧管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排气侧有限空间,结合铸造和机加工工艺特点,开发出适合于传统内燃机运用的发动机回油、窜气通道,实现了窜气通道与回油通道的分离设计,规避了窜气与回油之间的相互干扰,确保了发动机的高效窜气和迅速回油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集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集成发动机窜气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排放油耗法规的日益严格,以及技术的发展,当前越来越多的发动机选择运用缸盖集成排气歧管技术。但缸盖集成排气歧管后,缸盖排气侧有限空间内布置了排气道、冷却水道等结构,再要布置发动机窜气回油通道面临较大困难。
为实现缸盖集成排气歧管后,发动机窜气、回油正常进行,本发明结合发动机自身结构,充分运用铸造和机加工工艺,在有限的空间内设计出发动机窜气通道,满足发动机窜气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高集成发动机窜气结构,该结构在缸盖集成排气歧管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排气侧有限空间,结合铸造和机加工工艺特点,开发出适合于传统内燃机运用的发动机回油、窜气通道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集成发动机窜气结构,由缸盖、缸体和窜气通道组成,所述缸盖顶部为斜面结构,其排气侧连通有窜气通道;所述窜气通道包括缸盖铸造窜气通道、缸盖机加工窜气斜孔、缸盖底平面铸造窜气通道和缸体铸造窜气通道,所述缸体铸造窜气通道、缸盖底平面铸造窜气通道、和缸盖铸造窜气通道依次相连,所述缸盖铸造窜气通道与缸盖回油通道相连通。
所述缸盖底平面铸造窜气通道与缸盖铸造窜气通道之间通过缸盖机加工窜气斜孔相连通。
所述缸盖顶部为斜面结构,所述缸盖排气侧与缸盖进气侧之间呈一定的倾斜角度,缸盖排气侧高度高于缸盖进气侧。
所述缸盖铸造窜气通道和缸盖回油通道位于缸盖顶部,所述缸盖铸造窜气通道与缸盖排气侧相连通,所述缸盖回油通道位于缸盖进气侧。
所述缸体内部设有三条并行的缸体铸造窜气通道,所述三条缸体铸造窜气通道分别与所述缸盖底平面铸造窜气通道相连通。
所述缸盖底平面铸造窜气通道呈阶梯形结构,共有三个梯度尺寸,对应所述三条缸体铸造窜气通道出口。
所述缸盖底平面铸造窜气通道与缸盖机加工窜气斜孔连通处的梯度尺寸最大,往后两个梯度尺寸依次减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该结构设计,在不影响缸盖集成排气歧管结构的情况下实现发动机窜气、回油通道设计;
2、该窜气通道结构,实现窜气、回油功能分开,避免窜气与回油相互干扰,实现最佳曲轴箱通风效果。
3、该窜气通道,充分利用发动机现有结构,减少对发动机结构的更改,降低生产费用与投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缸体与缸盖装配后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窜气通道与回油通道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窜气通道主要结构特点;
图中,1、缸盖;2、缸体;3、缸盖回油通道;4、缸盖铸造窜气通道;5、缸盖机加工窜气斜孔;6、缸盖底平面铸造窜气通道;7、缸体铸造窜气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010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高温空调内机电器盖板
- 下一篇:一种化学用危化品存储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