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长细比发动机的穿舱套装工装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66891.4 | 申请日: | 202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768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姜向东;郁言;陈少伟;陈紫轩;陈子昂;霍宇豪;李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星航机电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9/04 | 分类号: | B23P1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6 | 代理人: | 武悦 |
地址: | 10007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长细 发动机 套装 工装 方法 | ||
1.一种大长细比发动机的穿舱套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发动机安装到发动机支撑调姿轨道架车上,采用发动机支撑托架进行支撑;
步骤2.将设备舱安装到设备舱支撑龙门架,设备舱支撑龙门架将所述设备舱限制在一定的角度;
步骤3.将发动机与设备舱进行穿舱套装和对接,移除设备舱支撑龙门架;
步骤4.通过调整发动机支撑调姿轨道架车,将设备舱调整至水平;
步骤5.将发动机舱安装到发动机舱支撑龙门架上,通过移动发动机支撑龙门架将发动机舱转移到发动机上方;
步骤6.升高发动机支撑调姿轨道架车,使发动机和设备舱缓慢上升,发动机进入到发动机舱内,连接机械接口,完成发动机舱与发动机和设备舱的对接;
其中,发动机支撑托架设置有多个,发动机支撑托架沿发动机轴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发动机支撑托架之间的距离大于设备舱轴向长度;
步骤3中,穿舱套装时先将处于发动机前方的第一个发动机支撑托架下调,推动设备舱前进,进入第一个发动机支撑托架与第二个发动机支撑托架的间隔中后,将第一个支撑托架上调至支撑位置,然后将第二个发动机支撑托架下调,依次操作,直至完成穿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长细比发动机的穿舱套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发动机与设备舱的对接过程中,在垂直于水平面方向上,发动机为主动对接端,设备舱为被动对接端,存在位置不协调情况时采用发动机支撑调姿轨道架车对发动机姿态进行调整;
在水平轴向方向上,通过轴向移动设备舱支撑龙门架控制套装的轴向行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长细比发动机的穿舱套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穿舱套装方法使用大长细比发动机的穿舱套装工装;所述穿舱套装工装包括设备舱支撑龙门架、发动机舱支撑龙门架和发动机支撑调姿轨道架车;
所述设备舱支撑龙门架用于对设备舱进行支撑固定;
所述发动机舱支撑龙门架用于对发动机舱进行支撑固定;
所述发动机支撑调姿轨道架车包括发动机支撑托架和设备舱支撑托架,所述发动机支撑托架和设备舱支撑托架均能够进行高度调节,所述发动机支撑托架用于对发动机进行支撑固定及姿态调整;所述设备舱支撑托架用于在发动机穿舱后对设备舱进行支撑固定和姿态调整;
所述设备舱支撑龙门架、发动机舱支撑龙门架和发动机支撑调姿轨道架车底部均设置有行走滚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长细比发动机的穿舱套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支撑托架设置有3个,为前支撑托架、中支撑托架和后支撑托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长细比发动机的穿舱套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撑托架和后支撑托架处设置有冗余紧固件。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长细比发动机的穿舱套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舱支撑托架设置在发动机支撑调姿轨道架车上发动机尾部对应的位置;
所述设备舱支撑托架设置有多个,第一个设备舱支撑托架与最后一个设备舱支撑托架之间的距离小于设备舱的轴向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3-4任一所述的大长细比发动机的穿舱套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支撑调姿轨道架车包括第一支撑平台和第二支撑平台;
所述第一支撑平台与第二支撑平台为上下设置,所述第一支撑平台与第二支撑平台之间设置有高度调节支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大长细比发动机的穿舱套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支撑托架和设备舱支撑托架设置在第一支撑平台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大长细比发动机的穿舱套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支撑调姿轨道架车的行走滚轮设置在第二支撑平台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星航机电装备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星航机电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6689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排水的刹车盘
- 下一篇:一种TC32钛合金大规格棒材锻造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