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轴颈螺纹及颈部尺寸非接触检测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099667.3 | 申请日: | 2020-10-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936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 发明(设计)人: | 张家业;张镇山;习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信邦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B11/00 | 分类号: | G01B11/00;G01B11/08 |
| 代理公司: | 深圳深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95 | 代理人: | 晁阳飞 |
| 地址: | 5108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轴颈 螺纹 颈部 尺寸 接触 检测 装置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轴颈螺纹及颈部尺寸非接触检测装置,用于提高尺寸检测效率。本申请实施例包括:机架、上料机构、下料机构、传送机构、第一托盘、第二托盘、CCD检测机构、主控机构、夹取机构以及卡位机构;上料机构用于将第一托盘送上传送机构,传送机构用于将第一托盘传送至夹取机构的夹取区域,主控机构用于控制夹取机构将第一托盘中的工件夹取至CCD检测机构的检测区域,CCD检测机构用于对工件的尺寸进行摄像测量,并将测量结果发送至主控机构,主控机构还用于根据测量结果控制夹取机构将不符合预设尺寸的工件放至第二托盘,并将符合预设尺寸的工件放回第一托盘中,传送机构还用于将盛放有检测后的工件的第一托盘传送至下料机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自动化测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轴颈螺纹及颈部尺寸非接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制造领域中,轴类工件在设计和最终的品质筛选中涉及多种规格尺寸,为了保证最终的供货满足,需要对出货的工件进行多种尺寸的检测。
现有技术中,为了检测轴类工件的尺寸,通常人工采用游标卡尺、钢卷尺或者直尺等测量工具进行人工检测,然而人工检测通常受限于工具精度或者由于度数误差,造成最终的测量误差较大,例如在进行螺纹钢的外径测量时,一般技术人员的测量读数比实际尺寸大3mm左右,误差较大,而且通常人工检测速度较慢,难以对出货工件进行全检,只能抽检,随着行业对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检测效率也提出了越来越高要求,现有技术的测量方案效率较低,难以满足要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轴颈螺纹及颈部尺寸非接触检测装置,用于提高尺寸检测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轴颈螺纹及颈部尺寸非接触检测装置包括:
机架、上料机构、下料机构、传送机构、第一托盘、第二托盘、CCD检测机构、主控机构、夹取机构以及卡位机构;所述传送机构、所述CCD检测机构、所述主控机构、所述夹取机构以及所述卡位机构分别固定于所述机架上,所述上料机构和所述下料机构分别与所述传送机构的两端衔接;
所述第一托盘和所述第二托盘均用于盛放工件,所述卡位机构用于固定所述第二托盘,所述上料机构用于将所述第一托盘送上所述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用于将所述第一托盘传送至所述夹取机构的夹取区域,所述主控机构用于控制所述夹取机构将所述第一托盘中的工件夹取至所述CCD检测机构的检测区域,所述CCD检测机构用于对所述工件的尺寸进行摄像测量,并将测量结果发送至所述主控机构,所述主控机构还用于根据所述测量结果控制所述夹取机构将不符合所述预设尺寸的工件放至所述第二托盘,所述主控机构还用于根据所述测量结果控制所述夹取机构将符合预设尺寸的工件放回所述第一托盘中,所述传送机构还用于将盛放有检测后的工件的所述第一托盘传送至所述下料机构。
可选的,所述传送机构为平皮带传送机构,所述平皮带传送机构两侧设置有第一滑块机构,所述第一滑块机构用于承载并传送所述第一托盘,使得所述第一托盘沿着所述平皮带机构传送的方向运动。
可选的,所述夹取机构包括纵向滑轨、横向滑轨,竖向滑轨以及夹爪;所述纵向滑轨水平固定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横向滑轨与所述纵向滑轨连接,所述竖向滑轨与所述横向滑轨连接,所述夹爪固定于所述竖向滑轨上,所述夹爪用于夹持工件,所述纵向滑轨、所述横向滑轨以及所述竖向滑轨上均设置有第二滑块机构,使得所述夹爪实现纵向、横向以及竖向的平移。
可选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上料架、伺服电机、上料滚筒,所述上料滚筒和所述伺服电机安装于所述上料架上,所述上料滚筒上包括若干根滚动轴,所述伺服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滚动轴滚动,所述滚动轴用于通过滚动将所述第一托盘送上所述传送机构。
可选的,所述上料机构还包括引导护栏,所述引导护栏设置于所述传送机构的两侧,所述引导护栏用于矫正所述第一托盘在所述上料滚筒上的传送姿态。
可选的,所述上料机构还包括调速装置,所述调速装置与所述伺服电机电性连接,所述调速装置用于调节所述伺服电机的转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信邦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信邦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996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具端面加工装置及其加工方法
- 下一篇:高精度电弧式自适应打磨整形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