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V型发动机主轴瓦结构及其发动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60347.7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130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黄第云;黄永仲;沈捷;毛平安;李伟;覃明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33/04 | 分类号: | F16C33/04;F16C33/10 |
代理公司: | 广州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5 | 代理人: | 王洪娟 |
地址: | 537006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 机主 轴瓦 结构 及其 发动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V型发动机主轴瓦结构,涉及发动机,主要解决的是现有V型发动机的主轴瓦中油膜难建立的技术问题,主轴瓦结构包括上下相互配合连接的上主轴瓦、下主轴瓦,上主轴瓦的内壁设有贯穿其两端的第一油槽,上主轴瓦的顶部设有连通第一油槽的油孔,下主轴瓦的两端分别设有衔接第一油槽两端的第二油槽。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应用上述V型发动机主轴瓦结构的发动机。本发明通过在上主轴瓦设置第一油槽、油孔,在下主轴瓦的两端设置第二油槽,润滑油从油孔进入第一油槽和第二油槽并将主轴的上部包裹,主轴旋转将润滑油带入下主轴瓦内壁,可以使主轴与上主轴瓦、下主轴瓦之间迅速建立油膜以提高润滑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V型发动机主轴瓦结构及其发动机。
背景技术
V型发动机的主轴瓦由于受到两侧气缸气体力的作用,载荷复杂,并且因为大功率V型发动机的机油压力建立慢,油膜难建立,油膜形成较直列发动机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一是提供一种可以迅速建立油膜以提高润滑效果的V型发动机主轴瓦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二是提供一种可以迅速建立油膜以提高润滑效果的V型发动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本发明提供一种V型发动机主轴瓦结构,包括上下相互配合连接的上主轴瓦、下主轴瓦,所述上主轴瓦的内壁设有贯穿其两端的第一油槽,所述上主轴瓦的顶部设有连通所述第一油槽的油孔,所述下主轴瓦的两端分别设有衔接所述第一油槽两端的第二油槽。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第一油槽的宽度为所述上主轴瓦宽度的1/4~1/3倍。
进一步地,所述油孔为腰形孔的结构,所述油孔沿所述第一油槽的长度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油孔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油槽的宽度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油孔的长度为所述上主轴瓦内直径的0.2~0.4倍。
进一步地,所述上主轴瓦的一端外壁设有第一定位凸台,所述上主轴瓦的内壁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凸台对应的第一定位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油槽的底部圆滑过渡至所述下主轴瓦的内壁。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油槽的长度对应的圆心角为8°~15°。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油槽的长度对应的圆心角为16°~2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二,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上述的一种V型发动机主轴瓦结构的发动机,包括发动机本体,所述发动机本体的主轴孔内安装有所述上主轴瓦、下主轴瓦,所述发动机本体内设有与所述油孔对应的主油道,所述主油道与所述油孔的衔接处设有储油腔。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为:本发明通过在上主轴瓦设置第一油槽、油孔,在下主轴瓦的两端设置第二油槽,润滑油从油孔进入第一油槽和第二油槽并将主轴的上部包裹,主轴旋转将润滑油带入下主轴瓦内壁,可以使主轴与上主轴瓦、下主轴瓦之间迅速建立油膜以提高润滑效果,并且,第一油槽和第二油槽内可以暂存少量的润滑油,在发动机起动机油压力未建立时即可以对主轴进行润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上主轴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上主轴瓦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上主轴瓦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下主轴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下主轴瓦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下主轴瓦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603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喷油泵连接盘结构
- 下一篇:医学图像识别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