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氧铜的低频低功率激光焊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048341.8 | 申请日: | 2020-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226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 发明(设计)人: | 聂要要;杨帆;王亚松;邝小乐;许红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四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23K26/21 | 分类号: | B23K26/21;B23K26/6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000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氧铜 低频 功率 激光 焊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氧铜的低频低功率激光焊接方法,属于焊接技术领域,包括清洗、涂层、烘干、焊接再清洗等工艺流程。本发明实现低频低功率激光设备的无氧铜焊接难题,且焊接过程安全可靠,焊接前后对石墨涂层的均匀性涂覆和渗入焊缝的情况进行了很好的控制,焊缝接头平整美观,综合性能良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焊接方法,属于焊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无氧铜具有导电性能优良、耐腐蚀性能和加工性能好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电器、机械、车辆、船舶工业和民用器具等方面,是现代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金属。长期以来,无氧铜常用的焊接方式有钎焊、气焊、电弧焊、TIG(Tungsten Inert GasWelding,非熔化极惰性气体钨极保护焊)焊接等,这些焊接方式由于热量集中程度不够,往往存在预热温度较高的问题;随着焊接技术的发展,电子束、激光焊等高能热源被用于无氧铜焊接,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其中电子束焊接由于造价昂贵,焊接条件苛刻,推广难度较大,激光焊接则因其能量密度高、热输入量小、热影响区小、非接触、清洁性等优点,广泛应用在金属焊接等领域。
目前,据公开资料显示,利用激光进行无氧铜的焊接主要包括脉冲激光焊接和连续激光焊接。连续激光焊常用近红外波段的连续激光器对无氧铜表面进行直接焊接,一般要求激光器功率在千瓦级以上;脉冲激光焊则需要数千赫兹频率的纳秒激光器持续对无氧铜表面加热进行直接焊接。
这对低频低功率的激光封焊设备提出了难题,一般低频低功率激光封焊设备的功率仅有几百瓦,频率也仅几十赫兹,无法完成无氧铜的直接焊接,通常需要借助材料涂覆增加激光的吸收率,达到熔融焊接无氧铜的目的。目前常用的材料涂覆方法是在无氧铜表面涂覆吸光材料,典型的有石墨涂层,常用方法是通过铅笔在待焊接位置画线将石墨涂覆在待焊接处,但这种石墨涂层的均匀性不好控制,焊缝不均匀,而且石墨还会渗入到焊缝里,影响焊接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激光焊接在无氧铜焊接中的应用及焊接方法,以解决普通低频低功率激光焊接设备焊接无氧铜,存在的石墨涂层不均匀涂覆和石墨涂层渗入焊缝影响焊接强度的问题。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无氧铜的低频低功率激光焊接方法,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步骤一:清洗,在无氧铜的待焊接处依次使用清洗剂擦拭待焊接处,去除无氧铜表明的污染物;
步骤二:涂层,在无氧铜的待焊接处均匀涂覆吸光层材料时,采用毛刷将吸光层材料均匀的涂覆在所述无氧铜的待焊接处;
步骤三:烘干,无氧铜的待焊接处涂覆吸光层材料后,放置烘箱对所述吸光层材料进行烘干;
步骤四:焊接,低频低功率激光器对焦后对所述无氧铜涂覆所述吸光层材料的位置进行焊接,焊接时间依次为T1、T2、T3;
步骤五:清洗,焊接后轻轻去除残留的所述吸光层材料,完成无氧铜的焊接。
进一步的,吸光层材料包含石墨和水基树脂,待烘干后,形成膜材料,贴附在无氧铜的待焊接处。其中水基树脂优选分散石墨的树脂溶液,主要包含水、粘接剂、稳定悬浮剂。
进一步的,焊接时间第一段为加热时间,吸光层材料与无氧铜材料的升温阶段;第二段为无氧铜熔化阶段,此时吸光层材料高温挥发,无氧铜在持续高温下熔化;第三段为缓慢冷却阶段,随着高温环境的散失,无氧铜熔融状态逐渐冷却凝固,完成焊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针对现有低频低功率激光焊接设备焊接无氧铜,存在的石墨涂层问题,提出了一种有效控制石墨涂层涂覆的方法,通过将石墨与水基树脂融合,烘干形成石墨膜贴附在无氧铜的待焊接处,避免了铅笔画线涂覆石墨时,石墨粉分布不均匀和渗入焊缝的问题,且焊接过程安全可靠、无污染,焊缝接头平整美观,综合性能良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四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483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