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的气门驱动结构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000072.8 | 申请日: | 2020-09-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127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 发明(设计)人: | 章帅韬;陈涛;张功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2B75/24 | 分类号: | F02B75/24;F02F1/42;F01L1/26;F01L1/047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钟锋 |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气门 驱动 结构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种发动机的气门驱动结构,包括发动机本体,所述发动机本体内设有燃烧室、凸轮轴,所述燃烧室有2个,分别位于发动机本体的两侧;所述凸轮轴包括进气凸轮轴和排气凸轮轴,位于两侧燃烧室中间;在进气凸轮轴的两侧分别设有挺柱,每个挺柱的顶端均设有进气门;进气凸轮轴的桃子形结构带动挺柱运动,从而使进气门实现开启与关闭;在排气凸轮轴的两侧分别设有挺柱,每个挺柱的顶端均设有排气门。本发明的燃烧室采用対置式结构,凸轮轴布置在两侧燃烧室的中间,凸轮轴的桃子形结构可以顶出两侧燃烧室中的气门,从而减少了凸轮轴的设置,进而缩小了发动机的体积,使发动机的体积能满足混合动力车型对空间的需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气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的气门驱动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发动机的气门驱动结构通常由凸轮轴依靠旋转运动,利用凸轮轴上的桃子形结构将气门向下顶出去,从而使气道中的气流能够通过。通常情况下,凸轮轴依靠旋转运动,桃子形结构只顶出一侧燃烧室中的气门,因此发动机体积大,工作效率低。
由于混合动力车型的机舱空间紧张,要求混合动力发动机的尺寸能明显小于传统发动机。如果采用现有的发动机,一个凸轮轴的桃子形结构只顶出一侧燃烧室中的气门,体积完全不能满足混合动力车型对空间的需要;
而且,现有的气门驱动结构存在往复惯性力,运行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的气门驱动结构及其使用方法,该结构的燃烧室采用対置式结构,凸轮轴布置在两侧燃烧室的中间,凸轮轴的桃子形结构可以顶出两侧燃烧室中的气门,从而减少了凸轮轴的设置,进而缩小了发动机的体积,使发动机的体积能满足混合动力车型对空间的需要;该使用方法不存在往复惯性力,使发动机运行稳定。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发动机的气门驱动结构,包括发动机本体,所述发动机本体内设有燃烧室、凸轮轴,所述燃烧室有2个,分别位于发动机本体的两侧;所述凸轮轴包括进气凸轮轴和排气凸轮轴,位于两侧燃烧室中间;在进气凸轮轴的两侧分别设有挺柱,每个挺柱的顶端均设有进气门;进气凸轮轴的桃子形结构带动挺柱运动,从而使进气门实现开启与关闭;在排气凸轮轴的两侧分别设有挺柱,每个挺柱的顶端均设有排气门;排气凸轮轴的桃子形结构带动挺柱运动,从而使排气门实现开启与关闭。
按上述方案,所述挺柱上设有弹簧,弹簧的一端与挺柱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进气门或排气门连接,弹簧的反作用力周期性的让进气门、排气门关闭。
按上述方案,所述发燃烧室内设有活塞,以方便控制燃烧室燃烧体积,从而控制发动机的功率。
按上述方案,通过压缩空气的气压或电磁力控制活塞的上止点和下止点,以方便控制燃烧室体积。
按上述方案,进气凸轮轴与排气凸轮轴的旋转方向相同或相反,且旋转角速度相同。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发动机的气门驱动结构的使用方法,具体为:
当进、排气凸轮轴旋转到位置A时,左侧燃烧室通过进气门开、排气门关、活塞远离气门,实现进气冲程;同时,右侧燃烧室通过进气门关、排气门关、活塞远离气门,实现做功冲程;
当进、排气凸轮轴旋转到位置B时,左侧燃烧室通过进气门关、排气门关、活塞靠近气门,实现压缩冲程;同时,右侧燃烧室通过进气门关、排气门开、活塞靠近气门,实现排气冲程;
当进、排气凸轮轴旋转到位置C时,左侧燃烧室通过进气门关、排气门关、活塞远离气门,实现做功冲程;同时,右侧燃烧室通过进气门开、排气门关、活塞远离气门,实现进气冲程;
当进、排气凸轮轴旋转到位置D时,左侧燃烧室通过进气门关、排气门开、活塞靠近气门,实现排气冲程;同时,右侧燃烧室通过进气门关、排气门关、活塞靠近气门,实现压缩冲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000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