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水套、冷却系统及车辆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974868.7 | 申请日: | 2020-09-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635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13 |
| 发明(设计)人: | 刘明亮;刘军;刘静;张楠;潘世翼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P3/02 | 分类号: | F01P3/02;F01P3/20;F01P7/16;F02F1/16;F02F1/36;F01N3/04;F01M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邵飞先 |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冷却系统 车辆 | ||
1.一种发动机水套,包括缸体水套(11)和缸盖水套(12),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盖水套(12)包括相连通的燃烧室水套(121)和集成排气歧管水套(122),所述缸体水套(11)在排气侧与所述集成排气歧管水套(122)连通,以使得所述发动机水套(1)具有由所述燃烧室水套(121)和集成排气歧管水套(122)连通形成的第一流道、以及由所述缸体水套(11)和所述集成排气歧管水套(122)连通形成的第二流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水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将冷却水分别引入到所述缸体水套(11)和缸盖水套(12)的连接水套(13),所述连接水套(13)设置在所述缸体水套(11)的进气侧,且分别与所述缸体水套(11)和所述缸盖水套(12)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盖水套(12)上还形成有用于与所述缸体水套(11)连通的第三流道(123),以使得用于冷却缸体的冷却水能够经所述第三流道(123)从所述缸盖水套(12)流出。
4.一种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泵(2)、发动机水套(1)、第一调温器(3)以及散热器(4),所述发动机水套为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的发动机水泵,所述第一调温器(3)设置在所述发动机水套(1)的出水口处,用于根据流出所述发动机水套(1)中的冷却水的温度选择性地使冷却水流经所述散热器(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温器(3)为电子调温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发动机水套(1)相连通的增压器(5),流出所述增压器(5)的冷却水重新回到泵前循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发动机水套(1)相连通的发动机油冷器(6),流出所述发动机油冷器(6)的冷却水重新回到泵前循环。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阀(7)、变速箱油冷器(8)和暖风系统(9),所述控制阀(7)用于通断所述变速箱油冷器(8)和/或所述暖风系统(9)所在的回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油冷器(8)和所述暖风系统(9)串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油冷器(8)和所述暖风系统(9)并联设置,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用于选择性地通断所述变速箱油冷器(8)所在回路的第二调温器(10)。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动机水套,或者包括权利要求4-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冷却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7486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装置及其机板模块
- 下一篇:一种大型曲轴变形控制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