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曲轴箱的通风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39737.8 | 申请日: | 2020-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760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王格;温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臻宇新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3/00 | 分类号: | F01M13/00;F02B7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黄玉霞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笋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曲轴 通风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曲轴箱的通风系统,所述通风系统包括:曲轴箱,进气歧管,高压负荷出气管路和低压负荷出气管路,增压机,故障检测阀,故障检测阀分别与高压负荷出气管路和低压负荷出气管路相连,故障检测阀具有初始状态和故障报告状态,故障检测阀构造成在高压负荷出气管路泄露或断开时由初始状态切换为故障报告状态,且故障检测阀构造成在故障报告状态时使低压负荷管路与外部大气相连通。根据本发明的发动机曲轴箱的通风系统,通过故障检测阀将高压负荷出气通道与低压负荷出气通道进行关联,整体结构简洁,由此,提高了诊断精度,扩展了诊断范围,增加了可靠性,且结构简单,降低了布置空间要求,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发动机曲轴箱的通风系统。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指出,通常自吸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有一个出气通道和一个补气通道。增压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有两个出气通道:一路是低负荷出气通道(增压器未工作),一路是高负荷出气通道(增压器工作,进气歧管内为正压),一个补气通道。将补气通道中单向阀集成在机体上,可以实现整个补气通道的豁免。
当前,自吸发动机出气通道和增压发动机低负荷出气通道可能能通过标定手段解决。但是对于增压发动机高负荷出气通道,通过标定手段难以实现。
目前,针对增压发动机高负荷出气通道的OBD(车载故障系统)诊断策略主要有:
1)采用导电回路式诊断。其中主要原理是:在曲通管的管壁内埋设有导线,导线的两端连接至一电源、ECU(电子控制单元)形成闭合回路,若ECU检测到闭合回路中电流,则判断曲通管路连接良好,若该未检测到闭合回路中电流,则判断曲通管路断开。
此种设计成本高,而且因属于硬管,但其尺寸、走向误差大,导致在安装中易挤压、变形,导致诊断精度降低或误报。
2)采用压力传感器诊断。在曲通管中安装有压力传感器,通过压力波动来诊断曲通管的完整性。
但此种设计需要增加压力传感器和线束布置,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在于提出一种发动机曲轴箱的通风系统,所述发动机曲轴箱的通风系统成本低,诊断精度高,空间布置要求低。
根据本发明的发动机曲轴箱的通风系统,包括:曲轴箱;进气歧管,所述进气歧管的一端与所述曲轴箱连通,高压负荷出气管路和低压负荷出气管路,所述高压负荷出气管路和所述低压负荷出气管路并联在所述曲轴箱和所述进气歧管的另一端之间;增压机,所述增压机串接在所述高压负荷出气管路和所述进气歧管的所述另一端之间;故障检测阀,所述故障检测阀分别与所述高压负荷出气管路和所述低压负荷出气管路相连,所述故障检测阀具有初始状态和故障报告状态,所述故障检测阀构造成在所述高压负荷出气管路泄露或断开时由所述初始状态切换为所述故障报告状态,且所述故障检测阀构造成在所述故障报告状态时使所述低压负荷管路与外部大气相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发动机曲轴箱的通风系统,通过故障检测阀将高压负荷出气通道与低压负荷出气通道进行关联,高压负荷出气管路与低压负荷出气管路中任何一个出气管路断开后,气压差发生变化,故障检测阀在初始状态和故障报告状态之间切换,由此,整体结构简洁,提高了诊断精度,扩展了诊断范围,增加了可靠性,且结构简单,降低了布置空间要求,成本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故障检测阀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壳体上形成有间隔布置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低压负荷出气管路,所述第二通孔连通外部大气;阀芯,所述阀芯在封堵位置和连通位置之间可活动地设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阀芯内形成有气流通道;其中,所述故障检测阀在所述初始状态时,所述阀芯位于所述封堵位置且封堵所述第一通孔和/或所述第二通孔,所述故障检测阀在所述故障报告状态时,所述阀芯位于所述连通位置,且所述气流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臻宇新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臻宇新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397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