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气门径向调整机构、方法及配气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790476.5 | 申请日: | 2020-08-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655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 发明(设计)人: | 纪正江;喻磊;张兆磊;邱若友;邱继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锋锐发动机有限公司;浙江吉利动力总成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L13/00 | 分类号: | F01L13/00;F01L3/08;F01L1/46;F02B77/00;F02D41/00;G01L5/22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贾允 |
| 地址: | 322003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气门 径向 调整 机构 方法 | ||
1.一种发动机气门径向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执行单元(1)、检测单元、驱动单元(2)和发动机控制单元(3);
所述执行单元(1)能够在所述驱动单元(2)的驱动下往复运动于气门导管(4)上的安装孔(5)内,所述执行单元(1)的一端与气门(6)相配合,所述执行单元(1)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单元(2)连接,所述驱动单元(2)与所述发动机控制单元(3)电连接;
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持续监测气门径向作用力,将气门径向作用力变化转化为电压变化信息反馈给发动机控制单元(3);
所述发动机控制单元(3)用于根据所述电压变化信息调整所述驱动单元(2)的电压,生成电压调整指令;
所述驱动单元(2)用于根据所述电压调整指令驱动所述执行单元(1)动作,以修正气门(6)到气门油封(7)轴线中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门径向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动机插件(8)和线束插件(9);
所述驱动单元(2)与所述发动机插件(8)连接,所述发动机插件(8)与所述线束插件(9)连接,所述线束插件(9)与所述发动机控制单元(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门径向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线(10)和发动机线束(11);
所述驱动单元(2)通过所述导线(10)集成于所述发动机插件(8),所述线束插件(9)通过所述发动机线束(11)连接到所述发动机控制单元(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门径向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向安装槽(12)和安装凸台(13);
所述导向安装槽(12)设置在所述安装孔(5)的内侧壁上,所述导向安装槽(12)的长度小于所述安装孔(5)的长度;所述安装凸台(13)设置在所述执行单元(1)的外侧壁,所述安装凸台(13)与所述导向安装槽(12)相适配,以使安装后的所述执行单元(1)与气门(6)匹配良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门径向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向安装槽(12)和安装凸台(13);
所述安装凸台(13)设置在所述安装孔(5)的内侧壁上,所述导向安装槽(12)设置在所述执行单元(1)的外侧壁,所述导向安装槽(12)的长度小于所述安装孔(5)的长度,所述安装凸台(13)与所述导向安装槽(12)相适配,以使安装后的所述执行单元(1)与气门(6)匹配良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门径向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单元(1)的数量为至少三个,至少三个所述执行单元(1)沿所述气门导管(4)中心均匀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门径向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单元(1)的一端的形状为与气门(6)相匹配的圆柱面,所述执行单元(1)另一端与所述发动机控制单元(3)焊接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门径向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发动机控制单元(3)电连接;所述驱动单元(2)包括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发动机控制单元(3)电连接。
9.一种发动机气门径向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基于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气门径向调整机构进行的,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单元在监测到气门径向作用力变化时,将气门径向作用力变化转化为电压变化信息反馈给发动机控制单元(3);其中,所述检测单元持续监测气门径向作用力;所述驱动单元(2)在初始位置时处于不受力状态;
所述发动机控制单元(3)根据所述电压变化信息调整所述驱动单元(2)的电压,生成电压调整指令;
所述驱动单元(2)根据所述电压调整指令驱动所述执行单元(1)动作,以修正气门(6)到气门油封(7)轴线中心。
10.一种发动机配气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气门径向调整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锋锐发动机有限公司;浙江吉利动力总成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锋锐发动机有限公司;浙江吉利动力总成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9047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干变高压浇注模具
- 下一篇:核壳结构环境响应型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