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提高茯苓鲜块嫁接成活率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52704.8 | 申请日: | 2020-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849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王业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业根 |
主分类号: | A01G2/30 | 分类号: | A01G2/30;A01G18/00;A01G2/35;A01G2/38;A01G18/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66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茯苓 嫁接 成活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提高茯苓鲜块嫁接成活率的方法,包括对茯苓鲜块一端夹持的步骤,并且对茯苓鲜块另一端进行夹持,而后按照预设的切线方向将茯苓掰开,并且形成自然的切面,而后将初步切块的茯苓大块利用冲击分离装置进一步的切分呈小块,使得小块保值自然的端面,而后将小块的切分面与在先种植好的基坑内的种植基木一端抵靠,覆土后,完成对茯苓的种植,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茯苓的嫁接成活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茯苓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提高茯苓鲜块嫁接成活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茯苓生产,大多采用嫁接的技术提高茯苓产量,亦即在布满菌丝的松木段的下端嫁接一块鲜茯苓,用于引导茯苓的长大。传统鲜茯苓块大多采用切刀将茯苓分切成各个小块,对于栽培量很大的企业,则通过专用的分切设备对鲜茯苓进行分切。然而上述方式所得到的鲜茯苓块的表面是规整的切割面,茯苓块原有的结构被破坏,这样鲜茯苓块与松木段嫁接结合需要的时间长,而茯苓是露天栽培的,结合时间长的话,预到雨水气候的概率就会增大,一旦遇见雨水天气,茯苓块的成活率就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提高茯苓鲜块嫁接成活率的方法,能够使得茯苓块自然形成切断面,减少对菌核的破坏,提高茯苓块的成活率。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可提高茯苓鲜块嫁接成活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提高茯苓鲜块嫁接成活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种植时,在种植地挖设种植基坑,将基坑设置呈斜面,在基坑内摆放种植基木段3到5根,并且使得种植基木呈三角形或者梯形码叠状态,在种植基木的高端位置接种茯苓菌种,并且覆土,使得覆土厚度在10cm左右,待45天左右,菌丝从种植基木的高端生长至低端位置;
步骤B、利用切分加工系统,将茯苓加工成嫁接小块,并且使得茯苓的切面形成自然的断面;
步骤C、将种植基木的低端端面刮出一个平面,并且使得茯苓嫁接块的切面位置与该平面贴合,实施对茯苓的嫁接,而后覆土,使得覆土厚度在10cm左右。
本发明还包括如下特征:
所述步骤B中,切分加工系统在实施对茯苓切分加工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将大小均匀的茯苓进行清洗导送至茯苓供料机构内,利用茯苓供料机构将茯苓分别导送至第一夹持部内;
第二步、启动第一夹持部的驱动机构,利用第一夹持部上的夹持臂实施对茯苓外表面的夹紧定位;
第三步、启动转动机构,使得第一夹持部转运至第二夹持部的下方位置并且停止转动;
第四步、启动第二夹持部的升降机构,使得第二夹持部的夹持罩竖直移动且与第一夹持部的夹持框构成扣合,使得茯苓的另一侧导入第二夹持部的夹持罩内,启动夹持油缸,实施对茯苓另一侧的夹紧操作;
第五步、启动升降机构及水平转运机构,使得第二夹持部的夹持罩与夹持框远离,以实现对茯苓的掰扯操作,并且实现对茯苓的转运;
第六步、夹持油缸复位,实现对夹持罩内茯苓的释放,使得茯苓释放至卸料履带上,以将茯苓导送至冲击分离机构内进行进一步的切分操作;
第七步、第一夹持部继续转动,并且通过物料导出机构将夹持框内的茯苓卸载至导出斜板上,将茯苓导送至冲击分离机构内进行进一步的切分操作;
第八步、启动振动机构,使得茯苓块导送至存料窝内,启动夹紧机构实施对存料窝内的茯苓的夹紧操作,启动冲击油缸,使得冲击片竖直移动且与存料窝靠近,使得冲击片与茯苓表面快速冲击,以实施度茯苓的进一步破碎冲断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业根,未经王业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527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