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发动机润滑油使用寿命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417564.0 | 申请日: | 2020-05-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516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8 |
| 发明(设计)人: | 贺石中;丘晖饶;冯伟;庞晋山;石新发;马红军;张琳颖;邓新;何伟;周娜;张静茹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3/28 | 分类号: | G01N33/28;G01N33/30;G01N21/62;G01N21/3577;G01N25/52;G01N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覃蛟 |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发动机 润滑油 使用寿命 方法 | ||
1.一种提高发动机润滑油使用寿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试待测车辆的发动机润滑油中各第一警惕参数的具体数值,当所述第一警惕参数中的任意一者的测试数值超出安全区间时则进行换油;
其中,所述第一警惕参数包括铁元素、铜元素和铅元素的含量,所述铁元素对应的安全区间为0-50mg/Kg,所述铜元素对应的安全区间为0-15mg/Kg,所述铅元素对应的安全区间为0-20mg/K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发动机润滑油使用寿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测试待测车辆的发动机润滑油中各第二警惕参数的具体数值,当所述第二警惕参数中的任意一者的测试数值超出安全区间最大值的20%时则进行换油;
优选地,所述第二警惕参数包括运动黏度、水分的含量、闭口闪点、氧化值、硝化值、烟炱值和硅元素的含量;
更优选地,在100℃的测试条件下,所述运动黏度对应的安全区间为12-17mm2/s。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发动机润滑油使用寿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体积分数计,水分对应的安全区间为0-0.1%;
优选地,所述闭口闪点对应的安全区间为180-28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发动机润滑油使用寿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值对应的安全区间为0-0.1A/0.1mm;
优选地,所述硝化值对应的安全区间为0-0.1A/0.1mm;
优选地,所述烟炱值对应的安全区间为0-0.5A/0.1mm;
更优选地,所述氧化值、所述硝化值和所述烟炱值是通过红外光谱法进行测试。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发动机润滑油使用寿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元素对应的安全区间为0-25mg/Kg。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发动机润滑油使用寿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辅助参数进行观察,当参数值发生突变或突降时进行换油;
其中,所述辅助参数包括酸值、碱值、燃油稀释、钠元素的含量、钼元素的含量、镁元素的含量、钙元素的含量、锌元素的含量和磷元素的含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发动机润滑油使用寿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多个阶段对发动机润滑油进行警惕参数的检测分析,且每个阶段进行多次检测分析;
优选地,每个阶段的时长为250-450,且每个阶段中每间隔20-100h进行一次检测分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提高发动机润滑油使用寿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分为5个阶段对发动机润滑油进行警惕参数的检测分析,其中,第一阶段时长为200-300h,第二阶段的时长为250-350h,第三阶段的时长为300-400h,第四阶段的时长为350-450h,第五阶段的时长为400-500h;
优选地,在每个阶段中的0-200h,每间隔90-110h检测分析一次;在每个阶段中的200-350h,每间隔45-55h检测分析一次;在每个阶段中的350h至结束,每间隔20-30h检测分析一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发动机润滑油使用寿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车辆的车型为电传动矿用自卸车;
优选地,所述待测车辆包括无大修车辆、经过一次大修车辆、经过3次大修车辆和经过5次大修车辆,所述无大修车辆发动机运行8000-12000h后开始测试,所述经过一次大修车辆发动机运行5000-7000h后开始测试,所述经过3次大修车辆发动机运行4000-5000h后开始测试,所述经过5次大修车辆发动机运行2500-3500h后开始测试。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发动机润滑油使用寿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车辆使用柴油的硫含量均小于10mg/k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1756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