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于提高换热系数的永磁式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83395.3 | 申请日: | 2020-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867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缪宏江;杨托;郑红海;杨建青;袁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大路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13/12 | 分类号: | F28F13/12;F28F1/30;F28F9/26;H02K1/27 |
代理公司: | 杭州融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66 | 代理人: | 沈相权 |
地址: | 31123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于 提高 系数 永磁 换热器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利于提高换热系数的永磁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上半组件(1)和换热器下半组件(2),所述的换热器下半组件(2)上设有与换热器下半组件(2)相连通的冷却水管(4),所述的换热器下半组件(2)两端设有若干与冷却水管(4)相套接的散热片(3);所述的换热器上半组件(1)包括换热器上半壳体(9),所述的换热器上半壳体(9)内设有与换热器下半组件(2)相连通的内轴(13),所述的换热器上半壳体(9)上端设有与换热器上半壳体(9)相活动式嵌套连接的外部叶轮(7),所述的外部叶轮(7)与换热器上半壳体(9)间设有与外部叶轮(7)相嵌套连接的外磁转子(8),所述的内轴(13)与换热器上半壳体(9)间设有与内轴(13)相嵌套连接且与外磁转子(8)相磁性切割传动的内磁转子(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于提高换热系数的永磁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器下半组件(2)包括与内轴(13)相贯穿式套接的换热器下半壳体(10),所述的换热器下半壳体(10)内与内轴(13)间设有若干呈等间距环形分布且与内轴(13)呈一体化焊接的内部叶轮(11),所述的换热器下半壳体(10)与冷却水管(4)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于提高换热系数的永磁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器上半壳体(9)一端与换热器下半壳体(10)呈一体化垂直结构,所述的换热器上半壳体(9)另一端设有与换热器上半壳体(9)呈一体化密封式的后压盖(5),所述的换热器下半壳体(10)另一端设有与换热器下半壳体(10)呈一体化密封式的前压盖(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于提高换热系数的永磁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磁转子(8)包括若干外磁永磁钢片(16)呈环状结构分布且沿着周向N、S极交替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于提高换热系数的永磁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磁转子(14)包括若干内磁永磁钢片(17)呈环状结构分布且沿着周向N、S极交替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于提高换热系数的永磁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部叶轮(7)一端与换热器上半壳体(9)相插嵌式套接固定,所述的外部叶轮(7)另一端设有与换热器上半壳体(9)相套接且与外部叶轮(7)相插嵌式固定连接的外磁转子限位盖(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于提高换热系数的永磁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两相邻的散热片(3)间均设有若干散热片管(15)。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于提高换热系数的永磁式换热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第一步:先将冷却水管(4)开缺口槽与换热器下半壳体(10)进行一体化焊接,接着将内轴(13)协同换热器上半壳体(9)完成与换热器下半壳体(10)的插接,此时完成换热器下半壳体(10)与换热器上半壳体(9)的同轴心壳体一体化焊接过程;
第二步:拔出内轴(13),将内磁转子(14)套接后再插入内轴(13)至换热器上半壳体(9)内,接着再将换热器下半壳体(10)内完成内部叶轮(11)与内轴(13)的定位焊接过程;
第三步:将外部叶轮(7)内壁套接外磁转子(8),然后将带外磁转子(8)的外部叶轮(7)与换热器上半壳体(9)限位套接,接着采用外磁转子限位盖(6)完成对外部叶轮(7)的轴向滑移限位;
第四步:在换热器上半壳体(9)尾端通过螺栓紧固或焊接将后压盖(5)进行封盖式连接固定,在换热器下半壳体(10)前端通过螺栓紧固或焊接将前压盖(12)进行封盖式连接固定;
第五步:在换热器下半壳体(10)两侧端装配若干与冷却水管(4)相热传导式贴合套接的散热片(3),两相邻的散热片(3)间插嵌若干散热片管(15)进行固定和增加散热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大路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大路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8339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污染型林业育苗装置
- 下一篇:一种吸顶式模栅LED教室灯及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