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高粗MMA分离塔分离效果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38547.0 | 申请日: | 2020-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571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毛爽;刘明东;刘伟明;吴伟;潘秀亮;苑文博;霍宝胜;庞法拥;周青蛟;耿金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油吉林化工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00 | 分类号: | B01D3/00;B01D3/42;B01J19/24;B01J4/00;B01J19/00;C07C67/54;C07C69/54 |
代理公司: | 北京谨诚君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38 | 代理人: | 陆鑫;延慧 |
地址: | 132002 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mma 分离 效果 方法 | ||
1.一种提高粗MMA分离塔分离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扩大分离塔塔釜直径,在所述分离塔塔釜设置用于分离粗MMA中液相的导流筒;将酯化釜进入所述分离塔的气相管和液相管分开设置;在所述分离塔塔顶通入用于除去塔顶气相中所含的少量甲基丙烯酸的氨气;
所述分离塔为两段式分离塔,其上段为板式塔,下段为环桶形塔釜;
所述酯化釜内生成的粗MMA气相由其釜顶出料,沿所述气相管上升进入所述分离塔的塔釜侧壁;由气相进料口进入,进料口中心位置距所述分离塔的下段环桶形塔釜上焊缝距离为400~600mm,所述气相管起点位于所述酯化釜的釜顶,终点位于所述分离塔的塔釜侧壁;
所述分离塔的塔釜液沿所述液相管返回到所述酯化釜,所述液相管起点位于所述分离塔的塔釜底部,终点位于所述酯化釜的釜顶;
所述分离塔的上段板式塔的直径D为1000~2000mm;塔顶操作温度为 80~90℃,操作压力为略大于一个大气压的微正压;
所述分离塔的下段环桶形塔釜的直径为1.2D~1.9D,其高度H为 800~1500mm,塔顶操作温度为92~103℃,操作压力在为微正压;
所述导流筒为环形挡板结构,直径为0.7D~1.4D,高度为0.5H~0.8H;
所述导流筒距离所述分离塔的下段环桶形塔釜上焊缝间距为100~300mm;
所述导流筒的四壁开设有同一水平线上均布的单排直径为15~30mm的孔,开孔位置距所述环形挡板结构上侧180~320mm,孔的数量为2~8个,孔的分布位置与气相进料口方向错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粗MMA分离塔分离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塔的上段板式塔的直径为1200~1800mm,塔顶操作温度为 82~8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粗MMA分离塔分离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塔的下段环桶形塔釜的直径为1.4D~1.7D,其高度H为900~1400mm,塔顶操作温度为94~1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粗MMA分离塔分离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筒为环形挡板结构,直径为0.8D~1.3D,高度为0.55H~0.75H;
所述导流筒距离所述分离塔的下段环桶形塔釜上焊缝间距为130~270mm;
所述导流筒的四壁开设有单排直径为18~25mm的孔,开孔位置距所述环形挡板结构上侧200~300mm,孔的数量为3~7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油吉林化工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石油吉林化工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3854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PMMA生产装置
- 下一篇:镜筒、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