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电池用超大功率输出的高电压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59824.1 | 申请日: | 202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130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郭灏;唐立成;占志强;王京亮;王建勇;陈祥华;石斌;陈铤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梅岭电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58 | 分类号: | H01M4/58;H01M4/525;H01M4/62;H01M6/36 |
代理公司: | 贵州派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周黎亚 |
地址: | 563000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超大 功率 输出 电压 正极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热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是热电池用超大功率输出的高电压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正极材料由非化学计量比RuxFe1‑4x/3F3活性材料、高压高离子导电熔盐电解质、高电压稳定剂、高导电率导电剂组成,本发明的正极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子导电性、高电压电极稳定性、快速激活性、电化学稳定性,实现了FeF3在恒定大电流密度下的输出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是热电池用超大功率输出的高电压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热电池是使用高温熔融盐作为电解质的一次电池,只有当内部加热材料提供的热量诱发内部温度达到熔融盐的熔点时,电池方可激活工作,温度达到熔点以上时,电解质从不导电固体变为具有高离子导电率的液体,此特殊功能使热电池具有长时间的保质期,从而具备优异的机械强度和可靠性,因此热电池主要用于军事应用,例如导弹、火箭炮、核武器。
常用的热电池材料为过渡金属硫化物,包含FeS2、CoS2、NiS2等,但硫化物的工作电压通常在2V左右,在高功率输出模式下,低工作电压意味着需要承载大电流密度,而根据焦耳定律,大的电流密度会使线路发热量急剧上升,从而烧毁线路,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和损耗,因此,针对高功率输出的工作模式,需要开发高电位正极材料,来减少输出电流,以增强安全性,或减少电池的串联单体数。因W=UI(W:功率,U:工作电压,I:工作电流),如果以100kW恒功率输出,同样300个串联的单体,采用过渡金属硫化物,600V电压需要166.7A的输出电流,而若正极的单体单位达到3V以上,则相同的300个串联单体,900V电压仅需要111.1A的输出电流。
在现有技术中,专利201910205114.2提供了一种高电位大功率型热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能够令FeF3-FeF2复合材料单体电位达到3V以上,并加载3A/cm2的大脉冲电流,但这项技术在恒功率或恒定大电流密度输出下表现不理想。
文献J.Electrochem.Soc.,166(2019)A3599-A3605.首次将FeF3及其改性FeF3-MWCNT应用于高功率热电池中,但即便采用FeF3-MWCNT电极,在600mA/cm2的恒定大电流密度输出下,电压也很快的从3.18V下降至2V。
文献J.Mater.Chem.,22(2012)对Co掺杂FeF3的最佳用量进行了研究,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发现大约5%质量比的掺杂量拥有最佳导电性能。三价Co掺杂有效加强了FeF3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循环性,但并没有显著提高FeF3的大电流密度的功率输出能力。
文献Nano Energy,17(2015)140-151采用Ti掺杂FeF3,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发现1%mol的三价Ti掺杂样品比原始FeF3和2%mol的Ti掺杂样品具有更好的电性能,其循环效率显著提高,但同样没有证据表明其改性后的FeF3的具有大电流密度的功率输出能力。
不论是热电池领域还是锂离子电池领域,对FeF3进行的改性研究都没能较好地解决其恒定大电流密度下的输出性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实现FeF3的超大功率输出,本发明提供热电池用超大功率输出的高电压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梅岭电源有限公司,未经贵州梅岭电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98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