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尺寸芯片4D封装的堆叠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853324.4 | 申请日: | 2019-10-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170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 发明(设计)人: | 张军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极半导体(苏州)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23/31 | 分类号: | H01L23/31 |
| 代理公司: | 苏州铭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6 | 代理人: | 于浩江 |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工***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尺寸 芯片 封装 堆叠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尺寸芯片4D封装的堆叠结构,包含基板以及由下到上依次堆叠在基板上的第一层芯片、第二层芯片、第三层芯片和第四层芯片;其中一、二、四层芯片采用普通粘片膜DAF,三层芯片采用可流动膜FOW,其中一、二层芯片错开堆叠,二、三层芯片采用wire in DAF技术垂直堆叠,三、四层芯片朝另一边错开堆叠;在芯片尺寸较大的情况下,仍能进行四颗芯片的堆叠封装;在不改变封装尺寸的同时,通过采用新的堆叠结构,有效增加了芯片封装密度从而提高芯片的存储密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尺寸芯片4D封装的堆叠结构,属于集成电路封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于4D芯片的封装,业界普遍采用阶梯状堆叠结构,4颗芯片均采用普通DAF粘片膜,依次错开层叠。
此种技术结构简单,只需普通的粘片膜,die bond可一次性操作,但是由于阶梯状结构占用了一部分横向空间,对于封装的尺寸要求更大,而现在半导体芯片特别是存储类芯片正向着小型化发展,此种结构不能满足更小的封装尺寸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大尺寸芯片4D封装的堆叠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尺寸芯片4D封装的堆叠结构,包含基板以及由下到上依次堆叠在基板上的第一层芯片、第二层芯片、第三层芯片和第四层芯片;所述第一层芯片通过粘片膜设置在基板的上表面,第二层芯片通过粘片膜正向错位堆叠在第一层芯片的上表面,第三层芯片通过可流动膜堆叠在第二层芯片的上表面,并与第二层芯片对齐,第四层芯片通过粘片膜反向错位堆叠在第三层芯片的上表面。
优选的,各层芯片均在错位的伸出侧设置键合金线,第二层芯片的金线引脚设置在可流动膜中。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方案在一、二、四层芯片采用普通粘片膜DAF,三层芯片采用可流动膜FOW,其中一、二层芯片错开堆叠,二、三层芯片采用wire in DAF技术垂直堆叠,三、四层芯片朝另一边错开堆叠;在芯片尺寸较大的情况下,仍能进行四颗芯片的堆叠封装;在不改变封装尺寸的同时,通过采用新的堆叠结构,有效增加了芯片封装密度从而提高芯片的存储密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大尺寸芯片4D封装的堆叠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大尺寸芯片4D封装的堆叠结构,包含基板5以及由下到上依次堆叠在基板5上的第一层芯片1、第二层芯片2、第三层芯片3和第四层芯片4;所述第一层芯片1通过粘片膜6设置在基板5的上表面,第二层芯片2通过粘片膜6正向错位堆叠在第一层芯片1的上表面,第三层芯片3通过可流动膜7堆叠在第二层芯片2的上表面,并与第二层芯片2对齐,第四层芯片4通过粘片膜6反向错位堆叠在第三层芯片3的上表面;各层芯片均在错位的伸出侧设置键合金线,第二层芯片2的金线引脚设置在可流动膜7中。
四层芯片的堆叠工艺过程如下:
步骤1:存储芯片一,二层贴片,烘烤;
在贴片机台上作业,通过预设的程序,将存储芯片的第一层和第二层依次从普通的粘片膜DAF上转移贴附在承载的基板上;然后放入烘箱烘烤,使DAF膜固化。
步骤2:第一,二层芯片焊线;
将已经贴好的一,二层芯片的基板转移到焊线机台,按照预定程序进行金线键合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极半导体(苏州)有限公司,未经太极半导体(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533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内部设备安装的机柜
- 下一篇:溺水事件检测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