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气缸盖燃烧室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496562.4 | 申请日: | 2019-09-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589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 发明(设计)人: | 王天臻;田俊鹏;袁爽;沈源;王瑞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义乌吉利动力总成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2B23/00 | 分类号: | F02B23/00;F02F1/42 |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107 | 代理人: | 张智平 |
| 地址: | 322003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缸盖 燃烧室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气缸盖燃烧室结构,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如何使进入燃烧室的气体与燃烧室内油束快速充分混合的技术问题。一种发动机气缸盖燃烧室结构,包括设置于气缸盖上的燃烧室,所述燃烧室内设有开启或者关闭进气通道进气口的进气门和开启或者关闭排气通道排气口的排气门,所述排气门上设有气体引导体。本发动机气缸盖燃烧室结构,通过气体引导体快速实现燃烧室内油气的充分混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发动机气缸盖燃烧室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内汽车市场对发动机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低油耗,高性能。气缸盖作为汽车发动机关键部件之一,油气的混合是在气缸盖的燃烧室中完成的,在燃烧室中油束与缸内空气是否混合充分将显著影响燃烧效率和污染物的生成条件,而进入燃烧室内的空气与燃烧室内的油束实现快速充分混合是体现发动机经济性能与排放性能的重要指标,因此,如何使进入燃烧室的气体与燃烧室内油束快速充分混合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
中国专利号CN106337727A,公开日为2017年1月18日,公开了发动机燃烧系统,包括燃烧室、进气门和与燃烧室的进气口连接的进气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燃烧室的进气口处且使进气气流从所述进气门的上侧进入燃烧室的气流引导部。所述气流引导部位于所述进气门的侧下方,所述气流引导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进气门的轴线相平行。
当进气门的气门升程小于气流引导部的长度时,在气流引导部的作用下,主要的进气气流从进气门上侧进入燃烧室,并在燃烧室内形成强烈的滚流运动,促进缸内气体混合和燃烧,提升了燃油的利用率及发动机的排放性能。
但其不足之处,气流引导部位于进气门的侧下方,气流引导部的设置减小了进气门下侧的有效流通面积,并引导气流只从进气门上侧进入燃烧室内,要使足量的气流进入燃烧室与燃烧室内的油束充分混合相比整个进气门打开气流进入与油束充分混合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因此该专利申请不能实现进入燃烧室的气体与燃烧室内油束快速充分混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发动机气缸盖燃烧室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进入燃烧室的气体与燃烧室内油束快速充分混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发动机气缸盖燃烧室结构,包括设置于气缸盖上的燃烧室,所述燃烧室内设有开启或者关闭进气通道进气口的进气门和开启或者关闭排气通道排气口的排气门,所述排气门上设有气体引导体。
气体从进气通道进入,进气门打开,气体从进气通道进气口流入燃烧室内,进入的气体通过设于排气门位于燃烧室内的表面上的气体引导体对气体的流向进行控制,从而引导气体与燃烧室内的油束充分混合,从而提升了燃油的利用率,有利于充分燃烧,在气体从进气通道进入燃烧室内的过程中,进气门完全打开,因此有大量的气体从进气通道进气口流入燃烧室内,流入燃烧室内的大量气体通过气体引导体可快速实现燃烧室内油气的充分混合。
在上述的发动机气缸盖燃烧室结构中,所述气体引导体为两条轴对称设置的导向条,分流从进入燃烧室的气体,引导气体沿不同的方向与燃烧室内的油束混分,提高油束混合速度;
所述导向条为圆弧形或者直线形,圆弧形或者直线形的导向条加工制造方便;
所述导向条与导向条连接形成弯折结构,弯折处固设于进气门和排气门之间并靠近进气通道进气口边缘,使气体从进气门开启瞬间,进入燃烧室初期即开始控制气体流向,加快气体与燃烧室内油气混合的速度;
所述两条导向条弯折处与排气门之间设有间隙,使位于排气门与进气门之间的导向条断开连接,方便排气门开启;
所述间隙距离为1-1.5mm,作为优选,间距距离为1.3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义乌吉利动力总成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义乌吉利动力总成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965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静音房顶部隔声门
- 下一篇:一种全钢载重子午线矿山轮胎带束层新型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