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解决再制造发动机缸盖过程中的油气分离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09916.1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221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程敬卿;王蓉蓉;刘丽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鼎瀚再制造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3/04 | 分类号: | F01M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朱鹏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解决 制造 发动机 缸盖 过程 中的 油气分离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解决再制造发动机缸盖过程中的油气分离设备,包括分离仓,所述分离仓的内部转动设置有螺旋状的分离组件,用于对油气进行快速的抽取以及分离。本发明通过将原有的档板式油气分离器中的档板改为螺旋叶,分离仓也设置为圆管状,从而使得混合油气可以正常速度的从进入口进入到静止的螺旋叶中,并沿着螺旋叶进行移动实现按照正常的档板式油气分离器进行分离;本发明还可以通过转动的螺旋叶增加原有对混合油气的吸入速度,使得混合油气进入速度加速,转动的螺旋叶可以通过离心力将油气进行分离,更加的高效快速;既可以对混合油气采用传统的档板式油气分离器的方式进行油气分离,也可以采用离心力的方式进行油气分离,增加了可选择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再制造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解决再制造发动机缸盖过程中的油气分离设备。
背景技术
油气分离器是曲轴箱通风系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曲轴箱窜气中的机油进行高效分离,其分离性能对发动机的可靠性和排放具有重要影响;在发动机正常工作运行的时候,气缸内会有一部分未燃烧的可燃混合气和燃烧废气通过三条途径进入到曲轴箱内:1)活塞环端隙、活塞环和气缸间隙以及活塞环和环槽间隙;2)气门与气门导管间隙;3)增压器轴承间隙;这些窜气会使曲轴箱内的温度升高,加大了油底壳机油的蒸发量。
现在许多发动机为了简化结构,在满足排放条件的情况下,大多选择在气缸盖上设计安装挡板式油气分离器,这样就能将曲轴箱通风集成在气缸盖上;挡板式油气分离器又被形象的称为迷宫式油气分离器,它的工作原理是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安置交叉的隔板阻拦混合气,同时有效增加流动路程,强制改变气流的流向,以此让油滴在惯性冲击的作用下从混合气中分离出来,由于结构简单,导致分离的效果一般,分离的速度也较慢。
发明内容
现为了满足上述对档板式油气分离器快速分离的需求,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解决再制造发动机缸盖过程中的油气分离设备。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解决再制造发动机缸盖过程中的油气分离设备,包括分离仓,所述分离仓的内部转动设置有螺旋状的分离组件,用于对油气进行快速的抽取以及分离。
所述分离仓的仓体两端分别设置有进入口和排气口,下方设置有排油口。
所述分离仓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排气仓,所述排气仓的外壳内部收容有分离组件的电机。
所述电机固定连接有螺旋叶,所述螺旋叶位于所述仓体的内部,且所述螺旋叶用于将混合的油气加速吸入以及分离开来。
所述螺旋叶的直径与所述仓体的内径相同,所述螺旋叶贯穿整个所述仓体的内部,所述排油口位于所述螺旋叶的下方。
所述排气仓的两端分别设置为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通过密封圈与分离仓的排气口相固定连接。
所述电机的外壁套设有电机壳,所述电机壳固定连接在所述排气仓的内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将原有的档板式油气分离器中的档板改为螺旋叶,分离仓也设置为圆管状,从而使得混合油气可以正常速度的从进入口进入到静止的螺旋叶中,并沿着螺旋叶进行移动实现按照正常的档板式油气分离器进行分离。
本发明还可以通过转动的螺旋叶增加原有对混合油气的吸入速度,使得混合油气进入速度加速,转动的螺旋叶可以通过离心力将油气进行分离,更加的高效快速;既可以对混合油气采用传统的档板式油气分离器的方式进行油气分离,也可以采用离心力的方式进行油气分离,增加了可选择性,可以应对不同的情况,使得适用范围为更加的宽广,实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鼎瀚再制造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芜湖鼎瀚再制造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099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