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土壤脲酶活性的田间多花黑麦草栽培管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01430.3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529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何宏斌;辛国荣;张钰薇;程俊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20/00 | 分类号: | A01G20/00;A01C2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张芬 |
地址: | 51027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土壤 脲酶 活性 田间 多花黑 麦草 栽培 管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土壤脲酶活性的田间多花黑麦草栽培管理方法。所述栽培管理方法中多花黑麦草播种量与施肥量间的比例关系为:多花黑麦草播种量1.2~2.0kg·亩‑1,施肥量52~64kg·亩‑1,施肥次数为4~5次。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土壤脲酶活性,土壤中较高的脲酶活性水平能够促进植物可利用氮增加,因此该方法对土壤全氮也有一定的提升作用。本方法为多花黑麦草栽培管理技术的改进具有积极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牧草种植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提高土壤脲酶活性的田间多花黑麦草栽培管理方法,该方法同时能够增加牧草产量。
背景技术
多花黑麦草(Loliummultiflorum)是一年生或越年生温带禾本科牧草,具有牧草产量高、生长速度快、草品质优良的特点。其秆直立,具4-5节,较细弱至粗壮。叶鞘疏松;叶舌长达4毫米;叶片扁平,无毛,上面微粗糙。穗形总状花序直立或弯曲;穗轴柔软,节间无毛,上面微粗糙;小穗含小花;小穗轴节间平滑无毛;颖披针形,质地较硬;外稃长圆状披针形,具5脉,顶端膜质透明,具长约5(-15)毫米之细芒,或上部小花无芒;脊上具纤毛。颖果长圆形,长为宽的3倍。冬季休闲期在水稻田引入多花黑麦草栽培,有利于对土壤的理化性质产生积极地影响。同时作为南方农区冬季栽培的一种优质青饲料,能为饲养牛、羊、鱼、鹅等常见的畜禽提供优质牧草,推动我国南方农区畜牧业的发展。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07517721A)提供了一种稻田多花黑麦草建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清除枯叶杂物后向稻田内灌水;2)排出稻田内的水后,将催芽后的多花黑麦草种子撒入稻田内;3)在多花黑麦草的分蘖期施肥,从清除枯叶杂物计,在48~55天内多花黑麦草长到18~22cm,可用。采用该发明的多花黑麦草的建植方法缩短了多花黑麦草的建植时间。
上述专利申请虽提及稻田多花黑麦草建植方法,但未就如何提高土壤脲酶活性、全氮含量、增加多花黑麦草的产量等方面提供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土壤脲酶活性的田间多花黑麦草栽培管理方法。该方法不仅能提高土壤脲酶活性,同时有利于提升土壤氮水平,增加牧草产量。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土壤脲酶活性的田间多花黑麦草栽培管理方法,其中多花黑麦草播种量与施肥量间的比例关系为:多花黑麦草播种量1.2~2.0kg·亩-1,施肥量52~64kg·亩-1,施肥的次数为4~5次。
进一步地,播种前对多花黑麦草种子进行浸泡8~12h,播种时将多花黑麦草种与细沙土按质量比1:5~10混匀,稻底撒播;播种时间为9~10月。
优选地,播种前3~5天基肥的施用量10~12kg·亩-1;优选地,播种量1.2kg·亩-1,播种前3天基肥的施用量10kg·亩-1;播种量2.0kg·亩-1,播种前3天基肥的施用量10kg·亩-1;优选地,播种量1.6kg·亩-1,播种前3天基肥的施用量10kg·亩-1;优选地,所述基肥、刈割肥均为复合肥(N:P2O5:K2O=15:15:15)。
更进一步地,播种45~60天后第一次刈割,第一次刈割后3~5天内施刈割肥14~18kg·亩-1;播种75~105天后第二次刈割,第二次刈割后3~5天内施刈割肥14~18kg·亩-1;播种95~135天后第三次刈割,第三次刈割后3~5天内施刈割肥14~18kg·亩-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014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