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10CrNi2Mo3Cu2V零件表面渗碳后耐磨性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05827.2 | 申请日: | 201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186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孙振淋;吕文生;郑医;钱钰;辛玉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C8/22 | 分类号: | C23C8/22;C21D1/18;C21D6/04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150066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10 crni2mo3cu2v 零件 表面 渗碳 耐磨性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10CrNi2Mo3Cu2V零件表面渗碳后耐磨性的方法,通过将零件置于可控气氛渗碳炉进行渗碳,保持碳势不变,直接随炉冷却,保温后进行淬火,冰冷,两次回火。本发明通过上述方法,可以提高10CrNi2Mo3Cu2V材料渗碳层中的碳浓度分布的可控性,防止表层碳浓度出现向炉内的反向扩散,由此导致零件淬、回火后的表面硬度不足HRC60以及渗层组织HRC60占比渗层深度不足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热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提高10CrNi2Mo3Cu2V零件表面渗碳后耐磨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10CrNi2Mo3Cu2V航空用渗碳齿轮钢,作为第二代渗碳齿轮钢,耐温性良好,常用于制作航空中、重载荷齿轮。现有工艺通常采取可控气氛渗碳,高温渗碳结束后,随炉降温的同时,碳势降低,造成零件表面碳势低于次表面碳势。该材料的淬火温度仅比其渗碳工艺温度低10-20℃左右,淬火温度高达900℃以上,因淬火温度过高,零件在淬火加热、保温阶段,零件表层及次表层碳浓度会加剧扩散,淬回火后,零件表面层硬度难以达到HRC60以上,导致零件的耐磨性降低。
现有可控气氛渗碳工艺,无法有效解决10CrNi2Mo3Cu2V材料表面硬度不足HRC60以及HRC60渗层深度占比渗层深度严重不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10CrNi2Mo3Cu2V零件表面渗碳后耐磨性的方法,可以有效解决10CrNi2Mo3Cu2V材料表面硬度不足HRC60以及HRC60渗层深度占比渗层深度严重不足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提高10CrNi2Mo3Cu2V零件表面渗碳后耐磨性的方法为,将零件置于可控气氛渗碳炉进行渗碳,保持碳势不变,直接随炉冷却,保温后进行淬火,冰冷,两次回火。
所述的渗碳后一直向炉内通入富化渗碳气氛,以保持所述的碳势不变。
所述的置于可控气氛渗碳炉进行渗碳为900℃以上的高温渗碳。
所述的直接随炉冷却后保温为在淬火温度下进行保温0.5-3小时。
所述的淬火为油淬。
所述的油淬后与冰冷时间间隔不小于5小时。
所述的冰冷温度不高于零下80℃。
所述的冰冷时间为2-5小时。
所述的两次回火为第一次回火温度为250±10℃,保温时间为2-5小时,然后空冷至室温,再进行第二次回火,温度与保温时间与第一次回火一致,最终空冷至室温。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本发明一种提高10CrNi2Mo3Cu2V零件表面渗碳后耐磨性的方法,通过上述工艺方法,改变了原有“渗碳结束后随炉降温至820℃保温、随炉降温阶段碳势降低、高温回火+二次淬火、冰冷、回火”的工艺方法,阻止了因随炉降温过程中炉内碳势的降低,导致渗层组织最表层活性碳原子向炉内反向扩散,从而提高10CrNi2Mo3Cu2V材料渗碳层中的碳浓度分布的可控性,防止表层碳浓度出现向炉内的反向扩散,由此导致零件淬、回火后的表面硬度不足HRC60以及渗层组织HRC60占比渗层深度不足的问题,提高了零件表面渗碳后的耐磨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提高10CrNi2Mo3Cu2V零件表面渗碳后耐磨性的方法,将零件置于可控气氛渗碳炉进行渗碳,保持碳势不变,直接随炉冷却,保温后进行淬火,冰冷,两次回火,由于碳势保持不变,渗层组织最表层活性碳原子与炉内碳势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而不会因炉内碳势的降低,出现渗层组织最表层活性碳原子向炉内反向扩散的现象,通过渗层组织最表层碳浓度的调控,确保淬回火后渗层组织表面硬度数值不低于HRC60以及HRC60深度占比渗层深度不低于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058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特征提取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一种磁性边模定位安装线及其定位安装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