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的进气消声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68279.0 | 申请日: | 2019-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429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刘向东;林垂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12 | 分类号: | F02M35/12;F02M35/10;F02M35/16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贾允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消声器 | ||
本发明公开了发动机的进气消声器,包括进气管组件和吸音管组件;进气管组件包括进气管和套设在进气管上的第一壳体,进气管上开有若干第一消音孔;吸音管组件包括出气管和套设在出气管上的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连接形成第一腔体,进气管和出气管设置在第一腔体内,进气管与出气管相连通;出气管与第二壳体之间形成第二腔体,出气管上设置有用于将第二腔体分成多个第三腔体的挡板,出气管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消音孔,出气管通过第二消音孔与第三腔体连通;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二消音孔和多个第二腔体,使气体通过第二消音孔进入多个第三腔体进行吸音,逐步对气体进行降噪,以提高对气体消音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的进气消声器。
背景技术
伴随着轿车的广泛进入广大人民群众的家庭,整车舒适性要求提高,降噪要求越来越严格,中低频气流噪声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涡轮增压发动机是目前乘用车的主流,与传统自吸式发动机相比,节省减排,增大动力,在安装有涡轮增压装置的车辆中,涡轮增压装置在工作中会产生巨大的噪音,该噪音主要是由于在涡轮增压装置工作时,车辆的节气门关闭时,中冷管路内的高压气体需要通过泄气管路快速释放,在释放时高速的气流将与管壁摩擦产生泄气音,严重影响了车辆的NVH性能,因此解决增压器高频噪声也成为了比较棘手的难题,增压器噪声的特征,频率较高,频带较宽,现有单纯的抗性消声器很难消除噪声,现有的消声器消声能力较低,均值在15dB左右;消声频带较窄,只能覆盖1000-3000Hz区间,且占用空间较多,布置较为困难。
基于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急需研究一种发动机的进气消声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的进气消声器,通过设置第二消音孔和多个所述第二腔体,使气体通过第二消音孔进入多个所述第三腔体进行吸音,逐步对气体进行降噪,以提高对气体消音的效果,达到优化整车NVH性能的效果。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的进气消声器,包括进气管组件和吸音管组件;
所述进气管组件包括进气管和套设在所述进气管上的第一壳体,所述进气管上开有若干第一消音孔;
所述吸音管组件包括出气管和套设在所述出气管上的第二壳体;
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连接形成第一腔体,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气管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进气管与所述出气管相连通;
所述出气管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形成第二腔体,所述出气管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二腔体分成多个第三腔体的挡板,所述出气管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消音孔,所述出气管通过所述第二消音孔与所述第三腔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均为两端开口的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为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壳体的另一端为第一出气口;
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为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二壳体的另一端为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所述第二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二出气口上设置有连接件,所述第二壳体通过连接件与发动机的涡轮增压器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固定部,所述第二壳体通过所述固定部与发动机的支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的个数为三个,三个所述挡板将所述第二腔体分成四个第三腔体;
所述挡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所述挡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气管的侧壁连接。
进一步地,一个所述第三腔体内的第二消音孔的数量大于16。
进一步地,所述出气管的轴线与所述第二壳体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5°。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形成第四腔体,所述第四腔体内设置有吸音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682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