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功率器件封装的三元树脂组合物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234909.2 | 申请日: | 2019-1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036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 发明(设计)人: | 魏玮;赵影影;李小杰;费小马;刘晓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无锡创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63/00 | 分类号: | C08L63/00;C08L61/06;C08L61/34;C08K13/02;C08K7/18;C08K3/04;C08K5/5435;C08G59/6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程斯佳 |
| 地址: | 2141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功率 器件 封装 三元 树脂 组合 | ||
本发明涉及电子封装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功率器件封装的三元树脂组合物。所述三元树脂组合物包含结晶型环氧树脂、芳烷基酚醛树脂、二胺型苯并噁嗪树脂、固化促进剂、无机填料和鞣酸衍生物作为必要组分。该三元树脂组合物可在160~190℃下快速固化成型,且所需后固化的温度较低、时间较短;固化物具有高的弯曲强度、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热稳定性,同时具有较低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适用于功率器件封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封装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功率器件封装的三元树脂组合物。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5G通信、物联网、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高速发展,高温、高频、大功率器件的应用前景和市场潜力巨大。环氧模塑料作为主要的电子封装材料之一,在起到机械支撑作用的同时,可以保护芯片不受外界灰尘、潮气、离子、辐射和机械冲击等影响,对电子电路起到非常重要的保护作用。然而,传统塑封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热稳定性等较低,已难以符合未来功率器件的应用场景需求。因此,开发新型高耐热、高耐湿、低应力的塑封料产品对于功率器件封装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经对现有科技文献的检索发现,苯并噁嗪树脂作为一种新型的热固性树脂,是由酚类化合物、伯胺类化合物和醛为原料脱水缩聚制得,在加热和(或)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开环聚合,生成含氮类似于酚醛树脂的交联网络。苯并噁嗪有着传统环氧树脂和酚醛树脂无法比拟的优异性能,如在成型固化过程中没有小分子放出,制品孔隙率低,接近零收缩,高玻璃化转变温度,低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等;并且苯并噁嗪树脂聚合固化后,结构中含有大量的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表现出极低的吸湿性。因此,把苯并噁嗪引入环氧模塑料树脂体系,有望提高塑封料的耐湿热性能,使其满足大功率器件封装的性能要求。然而,苯并噁嗪的开环聚合温度往往高达230~260℃,将其与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组合形成三元热固性树脂体系目前仍存在固化成型温度过高、与现有成型工艺不匹配的问题。
鞣酸作为一种生物质多酚化合物,已有研究报道对苯并噁嗪树脂的开环聚合反应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然而,鞣酸分子结构中具有大量苯环和酚羟基,存在较强π-π相互作用及分子内/分子间氢键相互作用,使其熔点高达218℃,与环氧树脂等基体树脂之间的相容性不佳且工艺性较差,其直接应用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功率器件封装的三元树脂组合物,所述用于功率器件封装的三元树脂组合物包括结晶型环氧树脂、芳烷基酚醛树脂、二胺型苯并噁嗪树脂、固化促进剂、无机填料和鞣酸衍生物;
所述结晶型环氧树脂和二胺型苯并噁嗪树脂的质量比为1:4~1:1,优选1:2~1:1;
所述芳烷基酚醛树脂的含量为结晶型环氧树脂、芳烷基酚醛树脂、二胺型苯并噁嗪树脂三种树脂总量的5~25wt%,优选5~12wt%;
所述无机填料的用量为所述用于功率器件封装的三元树脂组合物总量的70~90wt%,优选75~85wt%;
所述无机填料包括球形熔融二氧化硅,球形熔融二氧化硅的含量为无机填料总量的50~100wt%,优选90~100wt%;
所述无机填料包含球形熔融二氧化硅为必要组分,也可包括结晶型二氧化硅、气相二氧化硅、氧化铝、氢氧化铝、碳酸钙、氧化镁、氢氧化镁、氮化硼、氮化铝、氮化硅、碳酸镁、氢氧化钙、黏土、硅灰石、滑石粉,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举例的范围。
其他添加剂的例子包括硅烷偶联剂,着色剂如炭黑和氧化铁红,脱模剂如天然蜡和合成蜡,以及减小应力的试剂如硅油和橡胶。
所述鞣酸衍生物的用量为结晶型环氧树脂、芳烷基酚醛树脂、二胺型苯并噁嗪树脂三种树脂总量的0.5~5wt%,优选0.5~2wt%。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结晶型环氧树脂包括以下式(1)、(2)或(3)所示化学结构的物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无锡创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南大学;无锡创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349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胸外科用病变组织收取装置
- 下一篇:一种连体堵引式防水系统





